广西适宜与鲜食玉米带状复种的鲜食大豆品种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复跃

作者: 汤复跃;梁江;郭小红;韦清源;陈文杰;陈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广西;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适应性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58-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促进广西鲜食大豆品种的引进、改良、选育和生产,采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达到采摘标准,且能正常成熟收获种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种的15个性状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91.28%;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表明,综合得分大于0的品种依次为苏鲜豆22、上海青、苏鲜豆21号和南农46,因子得分表明浙鲜16和浙鲜19可作为早熟上市鲜食大豆品种推广。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广西地区与鲜食玉米带状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有苏鲜豆22、上海青、苏鲜豆21号、南农46、浙鲜16和浙鲜19,其中浙鲜16和浙鲜19可作为早熟上市品种种植。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周学超,丁素荣,魏云山,周艳芳,魏学,娜日娜,李峰. 2017

[2]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王学军,郝德荣,顾国华,汪凯华,缪亚梅. 2008

[3]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016

[4]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2018

[5]宁夏日光温室不同产地香椿品种适应性初步评价. 尹志荣,杨洋,董立国,李程. 2023

[6]不同鲜食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孙宇丹. 2020

[7]不同鲜食大豆品种在桂西北山区天峨县的适应性评价. 郭昌永,陈渊,梁江,郭小红,韦清源,陈文杰,汤复跃. 2021

[8]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9]不同鲜食春大豆品种设施栽培熟期及产量变化特点. 吴春芳,卞晓春,尹淑瑜,夏礼如. 2014

[10]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张秀梅. 2008

[11]江苏省鲜食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辉明,姜永平,韩阳瑞. 2009

[12]鲜食大豆农艺性状鉴定及通径分析. 伍新龄,张旭,莫家琪,荆红彭,赵菲,关文强. 2014

[13]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6

[14]鲜食大豆适宜种植密度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永杰,贾强生,焦连成,徐建兵,梁明珠. 2007

[15]成都地区不同播期鲜食大豆品种筛选初报. 周永航,陈四维,钟文娟,陈正杰,戢沛城,蒋理,宛永露,石盛佳,牟方生,毛正轩,杨泽胡. 2021

[16]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宿根蔗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 梁强,李毅杰,谢金兰,董文斌,李长宁,陆文娟,韦开军,李文教. 2016

[17]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分析. 郑加兴,覃嘉明,覃永嫒,王兵伟,黄安霞,时成俏. 2019

[18]2012~2013年广西甘蔗区试品种综合评价. 刘晓燕,董文斌,李毅杰,谢金兰,周忠凤,陆文娟,李文教,朱斌. 2014

[19]15份葛根种质资源在崇左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杨海霞,李恒锐,兰秀,梁振华,黄珍玲,莫周美. 2022

[20]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王新超,陈亮,杨亚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