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立成

作者: 胡立成;姚远;李秀兰;张玉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聚类分析;逐步判别;遗传距离;数量性状;选择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10-16

摘要: 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50份大豆品种材料,划分成10类。并且选出了生育日数、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叶形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还表明,有的类群品种性状遗传分歧与地理分布呈平行关系,而多数类群不呈平行关系。说明本地区大豆品种表现出多样性和遗传分歧的多向性,有丰富的大豆基因资源。提出了选择亲本时,除对有的性状考虑地理远缘关系外,而对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应测定遗传距离,在距离大的类群间选择亲本材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2]粳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沈锦根,王玉娟. 2007

[3]抗虫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邢建美,黄昭平. 2008

[4]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曲玉杰,孙君灵,耿晓丽,王骁,Zareen Sarfraz,贾银华,潘兆娥,何守朴,龚文芳,王立如,庞保印,杜雄明. 2019

[5]蓖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张锡顺,杨建国,杨若菡,徐宁生,刘旭云,杜刚. 2006

[6]旱地春谷数量性状的遗传与选择研究. 杨天育,吴国忠,黄毓玮,何继红. 2000

[7]亲子典型相关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 潘沈元,何斯美,陆国权. 1994

[8]啤酒大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初探. 曾亚文,许明辉,金晓瑾. 1992

[9]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 2008

[10]甘薯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王钰,王本超,刘小平. 1990

[11]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主成分和遗传距离研究. 王江民,肖植文,李勃,伏成秀,张建华,刘艳芳. 2014

[12]西瓜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分析. 王志强,杜慧莹,李程,郭松,田梅,杨万邦,于蓉. 2022

[13]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在茶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唐明熙. 2003

[14]家养动物选择的基因频率变化与品种聚类和保种的关系. 陈幼春,马月辉,浦亚斌,吕慎金. 2005

[15]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6]柞蚕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 朴美兰,仝振祥,王凤成. 2005

[17]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赵坚义,H.C.Becker. 1998

[18]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永战. 1993

[19]香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与评价. 陈能刚,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严宗卜. 2008

[20]南通扁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宋益民.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