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概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梁材

作者: 蒋梁材;杨淑筠;张碧;陈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杂种优势;途径;中国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6 年 S1 期

页码: 163-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概述了我国油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成就,简要总结了天然杂交种,自交系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化学杀雄杂交种、细胞核雄不育杂种、细胞质(质核互作)不育系交杂种等6种杂优利用途径的实践与特点。通过比较分析认为6种杂种优势途径各有利弊,应积极探索化学杀雄+细胞质雄不育、细胞核雄不育+细胞质雄不育等新途径,广泛的寻找萝卜质不育系的恢复基因;在将优质基因、抗性基因、适应性基因与杂优结合的同时,不断扩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源。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红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探讨. 阮仁超,左汝励,石邦志,金帮文,朱玉琴,陈惠查. 1997

[2]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的主要型式、途径. 黄锡昌. 1992

[3]2020年我国区域粮食生产潜力及实现途径. 卢布,吴凯,陈印军,肖碧林,陈学渊,王小平,王勇,万富世. 2009

[4]油菜节本增效途径研究. 王月星,张冬青,耿玉华,潘建清. 2007

[5]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两系到一系. 孙宗修,程式华. 1995

[6]中乌大豆品种间杂交F_2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及F_1代杂种优势分析. 颜秀娟,李楠,李明姝,孙星邈,卢新环. 2010

[7]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方法及其遗传学基础. 陈芝能,曾庆鸿,张瑞茂,陈大伦. 2004

[8]陕2A不育系微粉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朱刚. 1999

[9]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及杂种优势. 王通强. 1992

[10]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11]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高荣村,于澄宇,李玮,张春宏,俞延军,刘胜毅,赵锁劳,胡胜武. 2008

[12]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 曹永红,任军荣,张智,王京宏. 2019

[13]油菜miRNA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丽,鲁海琴,李日慧,傅廷栋,沈金雄. 2018

[14]油菜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郦美娟,顾菊生. 1992

[15]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Ⅶ亲本的提纯鉴定整理技术规范及效果.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 2006

[16]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2008

[17]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 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7

[18]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2009

[19]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中国2004-2015年油菜生产氮足迹分析.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19

[20]中国主产区油菜品种与加拿大油菜品种小区试验产量比较. 赵永国,赵仕英,程勇,罗莉霞,付桂萍,郭瑞星,黄振余,马海清,刘清云,张学昆,蔡俊松.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