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建新

作者: 林建新;林静;张扬;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可溶性糖;转录组;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705-7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甜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及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选取授粉后10天、15天、20天、25天和30天这几个时间点进行含糖量检测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还原糖含量在授粉后10天最高,约15 mg/g,此后逐渐下降到约4 mg/g。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在授粉后15天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CA分析结果表明,授粉后10天的样本可以明显与其他时间点样本区分开,而授粉后15天~30天之间的时间点,样本区分度不大,表明授粉后10天时的籽粒发育与15天后的发育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以授粉后10天样本基因的表达量为参照,对221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上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注释基因在籽粒发育过程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有6个注释基因在授粉后15天持续高表达,分别是编码淀粉合成酶(EC 2.4.1.21)的基因Zm00001d045261、编码α-葡糖苷酶(EC 3.2.1.20)的基因Zm00001d036608、编码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EC 2.4.1.242)的基因Zm00001d033937和Zm00001d045462、编码葡糖-1-磷酸腺苷酰基转移酶(EC 2.7.7.27)的基因Zm00001d050032及编码蔗糖合酶(EC 2.4.1.13)的基因Zm00001d045042,表明这6个编码基因在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对甜玉米品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鲜食甜玉米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青脆李采后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龚娣,高伦江,曾小峰,董全,曾德顺,刁源,商桑. 2021

[2]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李晓旭,李家政. 2013

[3]甜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林红. 2011

[4]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 杨广东,王新江,刘兴焱,谭福忠,杨耿斌,何长安. 2007

[5]甜玉米中F2:3群体可溶性糖和子粒嫩度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党冬冬,秦涛,于典司,顾炜,阮燕晔,郑洪建,王慧,关媛. 2024

[6]甜玉米RIL群体籽粒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于典司,顾炜,任哲哲,党冬冬,王慧,郑洪建,关媛. 2023

[7]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申科甜811’农艺性状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卫季辉,况慧云,孙萍东,胡颖雄,关媛,于典司,顾炜,王慧,郑洪建. 2023

[8]蓄冷箱包装在模拟冷链运输中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 孙敏敏,郑淑芳,王清,王福东,袁树枝,曹建康. 2024

[9]果实糖代谢及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于年文,李俊才,王家珍,蔡忠民,沙守峰,李宏军. 2011

[10]葡萄果实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孙凌俊,马丽,王振家. 2008

[11]落叶果树休眠期糖代谢研究进展. 孙凌俊,马丽,高圣华,赵海亮,朱绍坤. 2019

[12]负荷时间和类型对糖代谢,脂肪供谢,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朱永和,施骏. 1997

[13]GA_3对葡萄果实糖积累及蔗糖代谢酶的影响. 李鹏程,郁松林,符小发,郑强卿. 2011

[14]不同品种烤烟成熟期糖代谢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分析. 潘飞龙,高娅北,王松峰,宋朝鹏,孙曙光,杨晓亮,申洪涛. 2018

[15]夏梢生长条件下树干供糖对‘砂糖橘’幼果糖代谢及脱落的影响. 黄永敬,吴文,曾继吾,陈杰忠,张瑞敏,朱从一. 2019

[16]不同繁育方式对果桑光合特性和糖代谢的影响. 周建华,李勇,于翠,莫荣利,朱志贤,董朝霞,胡兴明,邓文. 2019

[17]鲜食糯玉米室温货架期间籽粒糖代谢规律研究. 李志文,王奕,彭博,王娜. 2022

[18]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红光对番茄果实糖代谢的影响. 董飞,王传增,孙秀东,张现征,任煜倩,周丽君,王丹,刘世琦. 2018

[19]不同甜瓜自交系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糖分积累与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 刁倩楠,曹燕燕,蒋雪君,陈幼源,张永平. 2021

[20]糖代谢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 张强,代文婷,李冀新,金新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