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D处理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卫国
作者: 陈卫国;刘克禄;陈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2,4-D处理;辣椒;杂交;制种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041-10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辣椒杂交种‘甘科5号'的双亲及制种田第4~5层花为材料,对授粉花朵人工杂交后,随即用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2,4-D溶液对花梗进行涂抹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重复3次,每重复100朵花。统计坐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产量、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2,4-D处理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其中,20×10~(-3)g/L 2,4-D处理的坐果率最高;10×10~(-3)g/L处理的单果种子数量最多,单果种子产量最高,比CK提高约5.8倍。不同质量浓度2,4-D处理对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发芽率影响较小。辣椒杂交制种中,用5×10~(-3)~20×10~(-3)g/L的2,4-D溶液涂抹杂交授粉花梗,能够显著提高杂交坐果率和杂交果实的单果种子数量及产量,对种子质量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春季冬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陈勤平,何永祥,吴春玲. 2011
[2]冬小麦杂交制种研究. 聂迎彬,田笑明,韩新年,穆培源,邹波,桑伟. 2008
[3]发交粳稻京估6号麦茬高产制种技术. 毛振武,洪立芳. 1997
[4]优质糯高粱晋糯1号选育报告. 梁笃,李团银,柳青山,闫凤霞,段冰,郭琦,李童,张晋. 2011
[5]冬瓜搭架栽培杂交制种操作规程. 谭放军,弭宝彬,王日勇,邹家华. 2016
[6]辣椒不同时期杂交授粉的制种效果.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王佐伟. 2017
[7]东北地区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张海燕,苗国辉,于翠香,王占海,杨贵春. 2017
[8]不同处理方式对辣椒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初探. 蔡荣靖,龙洪进,桂敏,钟秋月,杜磊,梁明泰. 2011
[9]辣椒不育系制种与可育系制种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 魏兵强,王兰兰,陈灵芝,张茹. 2011
[10]华北地区纱网覆盖大棚辣椒制种技术. 李雪峰,马艳青,戴雄泽. 2013
[11]保护地辣椒专用品种‘赣丰辣玉’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方荣,陈学军,周坤华,缪南生. 2015
[12]杂交授粉方式对辣椒制种效果的影响. 陈琛,陈卫国,刘克禄. 2018
[13]辣椒制种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提质措施. 张亚. 2004
[14]出口苤蓝种子制种技术. 吴国平,王建华,陈智超,毛忠良. 2013
[15]2014年赤峰地区万寿菊杂交制种情况调研分析. 胡海波,郝永丽,高博,李杰. 2015
[16]苜蓿制种灌水方式探讨. 孟季蒙,张震,尹君亮. 2012
[17]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措施. 孙卫永,尹航,郝德荣. 2015
[18]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培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9]西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黄贤贵,赖呈纯,张武君,林永胜,张伟光,张玉灿. 2017
[20]黔油10号制种高产栽培模式分析. 何采平,王尔明,黄泽素,魏忠芬.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暂养及模拟运输研究
作者:王田;黄卉;岑剑伟;魏涯;郝淑贤;吴燕燕;何静怡;陈琛
关键词: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模拟运输;响应面法;血清生化;肝脏抗氧化;肝脏组织结构
-
假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快速鉴定及在分析黄淮麦区分离物中的应用
作者:邓渊钰;刘振国;陈琛;孙海燕;曹淑琳;李伟;陈怀谷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特异性引物;3-ADON;15-ADON;NIV
-
基于多组学联用的活鱼暂养及运输应激研究进展
作者:岑剑伟;陈琛;姚世鹏;黄卉;郝淑贤;魏涯;杨少玲;何静怡;王田
关键词:鱼类保活运输;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多组学联用
-
基于不同玉米生态区主推品种探讨宜粒收关键种质构建方向
作者:付修义;张华生;赵久然;陈传永;陈琛;吴珊珊;张雪原;张春原;王元东
关键词:玉米;宜机械粒收;种质;新品种选育
-
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对草鱼暂养及应激保活的影响
作者:何静怡;郑伟;黄卉;岑剑伟;赵永强;王田;魏涯;郝淑贤;杨少玲;陈琛
关键词:草鱼;温度;盐度;应激;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
-
采后不同光照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中SGAs含量、绿变程度及发芽率的影响
作者:张敏敏;裴怀弟;朱天地;陈琛;李守强
关键词:光照处理;马铃薯原原种;绿变;生物碱;发芽率
-
镇麦品种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作者:郭瑞;姚维成;陈琛;曲朝喜;温明星;刘家俊;邓垚;申雪懿;李东升
关键词:小麦;品质;基因;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