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对梅花鹿鹿茸脂肪酸代谢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鲍坤

作者: 鲍坤;赵海平;李光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梅花鹿;脂肪酸;代谢组;鹿茸

期刊名称: 饲料工业

ISSN: 1001-991X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17 期

页码: 105-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梅花鹿鹿茸脂肪酸类组成和含量比例的影响,为CLA在提高鹿茸品质和梅花鹿精细化饲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6头平均体重为(40.25±2.38)kg的1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鹿.对照组(G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G1组)、0.50%(G2组)和1.00%(G3组)的CLA,试验期80 d.为确定鹿茸中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比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方法,测定了鹿茸中脂肪酸代谢情况.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鹿茸中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和反式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0.50%组鹿茸中脂肪酸含量最高;各试验组二十碳二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亦明显增加(P<0.05),以0.50%组含量最高.各试验组鹿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其中G2组与对照组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各试验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下降,其中G2组与对照组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CLA提高了鹿茸中多种脂肪酸含量,且提高了鹿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提升了鹿茸品质,其中CLA添加量为0.5%时效果最为明显.

分类号: S816.32

  • 相关文献

[1]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刘松鑫,宫瑞泽,王泽帅,张磊,刘畅,孙印石. 2020

[2]共轭亚油酸对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及鹿茸生产性能的影响. 鲍坤,张铁涛,王晓旭,王凯英,徐超,李光玉. 2022

[3]UPLC法测定不同加工方式梅花鹿鹿茸中的核苷类成分. 孙印石,王燕华,王玉方,陈宝,陈丽雪. 2018

[4]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鹿茸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张然然,刘华淼,邵元臣,周盼伊,苏莹,王磊,邢秀梅. 2016

[5]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鹿茸转录组分析. 张然然,刘华淼,王磊,邢秀梅,苏伟林,高兵. 20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胶原蛋白对比分析. 宫瑞泽,张磊,刘畅,李珊珊,王泽帅,孙印石. 2020

[7]梅花鹿Thymosin beta 10基因的原核表达、活性鉴定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褚文辉,张伟,赵海平,王大涛,李春义. 2018

[8]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鹿茸代谢组分析. 张然然,荣敏,董依萌,王天骄,邢秀梅. 2022

[9]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生产性能及血清IGF-I浓度的影响. 高秀华,李光玉,郜玉钢,王晓伟,王凯英. 2000

[10]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最佳种群结构的数学模型. 李春义,郑兴涛,刘彦,宋建华. 1991

[11]梅花鹿鹿茸异位生长研究. 高志光,杨福合,邢秀梅,高颂,赵桂炎. 2012

[12]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梅花鹿鹿茸组织总RNA. 赵靖波,李光玉,王凯英,刘佰阳. 2006

[13]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昆佳种群结构的数学模型. 李春义,郑兴涛,刘彦,宋建华. 1991

[14]梅花鹿鹿茸异位生长的试验. 高志光,赵海平,高颂,赵桂炎,杨福合. 2012

[15]兴凯湖梅花鹿鹿茸几种化学成分分析. 马生良,王忠武,李海,姚文献,李生,郑兴涛. 2003

[16]不同产地梅花鹿鹿茸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与道地性分析. 赵海平,张国坤,姚梦杰,李春义. 2019

[17]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鹿茸不同部位差异蛋白筛选. 刘华淼,鞠妍,张然然,邢秀梅. 2017

[18]不同加工方式对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区段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孙伟丽,赵海平,张国坤,张伟,张婷,李光玉. 2018

[19]梅花鹿重组Galectin-1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汪珍,王大涛,于威,李春义. 2019

[20]梅花鹿Fibulin 5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褚文辉,王权威,王玉俗,王桂武,李春义.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