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机培肥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微生物学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乾坤

作者: 郭乾坤;梁国庆;周卫;陈洁;孙静文;王秀斌;余喜初;李大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水稻产量;有机碳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492-5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依托位于江西红壤研究所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探究长期施用紫云英、猪粪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肥力的生物指示功能,揭示影响作物产量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选取的6个处理分别为:CK (不施肥)、NPK (单施化肥)、M1 (早稻施绿肥)、M2 (早稻加倍施绿肥)、M3 (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和M4 (早稻施绿肥+晚稻秸秆还田),此外,有机处理(M1、M2、M3和M4)在施用有机物料的基础上,每季还补充一定量化肥(N 69 kg/hm2、P2O5 30 kg/hm2、K2O 67.5 kg/hm2).于每季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2018年早稻收获后,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及其他参与土壤碳、氮、磷和硫循环的胞外酶活性.[结果]1) 2009-2018年间,长期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M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M2处理,二者均明显高于NPK处理;2)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均以有机处理(M1、M2、M3和M4)较高,其中M3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各类土壤酶活性最高,M2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有机处理较CK和NPK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熵.此外,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3)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0.895)、碳循环相关酶活性(0.903)、氮循环相关酶活性(0.854)及水稻产量(0.827)呈显著正影响(P <0.05);土壤pH与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0.378)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0.365)呈显著正影响(P <0.05),对水稻产量(0.211)也表现为正影响,但不显著(P> 0.05).相较于pH,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结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参与土壤碳、氮、磷和硫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均可作为土壤微生物学指标表征土壤肥力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提高作物产量、调控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关键因子.在供试条件下,长期实行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的有机培肥,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并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选择.

分类号: S511%S158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杨曾平,郑圣先,廖育林,聂军,谢坚,向艳文. 2010

[2]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继光,秦江涛,要文倩,周睿,张斌. 2010

[3]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贾伟,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郜春花,石彦琴. 2008

[4]长期施肥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王传杰,王齐齐,徐虎,高洪军,朱平,徐明岗,张文菊. 2018

[5]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贾伟,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郜春花,石彦琴. 2008

[6]不同饼肥配比对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 李亮,张佩佳,张翔,毛家伟,司贤宗,索炎炎,余琼,李琦,范艺宽. 2019

[7]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王静,王磊,刘耀斌,章欢,张辉,汪吉东,吴建燕,张永春. 2021

[8]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田小明,李俊华,王成,褚贵新,危常州. 2014

[9]不同放牧梯度下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闫瑞瑞,闫玉春,辛晓平,杨桂霞,王旭,张保辉. 2011

[10]短期施肥对羊草草甸割草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代景忠,闫瑞瑞,卫智军,白玉婷,张爽,王天乐,孙世贤. 2017

[11]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小粉,贺小思,易柏宁,刘春增,曹卫东. 2020

[12]紫云英配施不同用量化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吕玉虎,潘兹亮,曹卫东. 2013

[13]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稳性团聚体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聂鑫,鲁艳红,廖育林,高雅洁,程会丹,朱启东,曹卫东,聂军. 2020

[14]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15]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层氮库变化与水稻产量间的关系研究. 郭汝礼,沈明星,杨林章. 2007

[16]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廖育林,周兴,聂军,谢坚. 2015

[17]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高菊生,黄晶,董春华,徐明岗,曾希柏. 2014

[18]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胡赛晶,王跃平. 2017

[19]长期施肥红壤稻田肥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县域验证. 刘淑军,李冬初,高菊生,黄晶,余泓,李照全,文炯,张会民. 2020

[20]不同施肥结构下稻田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的变化. 徐玲,张杨珠,周卫军,周清,曾希柏,夏海螯.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