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猪在亚热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塑天

作者: 王塑天;孟繁明;胡斌;辛海云;李宝红;杜宗亮;李剑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藏猪;亚热带地区;杂交利用;胴体肉质;生长;繁殖性能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0 年 32 卷 011 期

页码: 1963-19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藏猪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本研究根据藏猪、杜洛克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开展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结果分析比较在广州亚热带环境条件下藏猪及杂交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环境下,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窝均产仔数在各杂交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杜藏二元杂仔猪初生体质量和35日龄断奶体质量显著高于纯种藏猪.在生长试验中,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1.43±25.41)、(469.67±41.13)和(425.54±58.37)g,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纯种藏猪,生长速度的杂交优势明显.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猪,杜藏二元杂交猪皮率显著低于纯种藏猪.肉质分析结果显示,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杜藏猪最高,嫩度以纯种藏猪最佳.综上所述,将高原藏猪迁至亚热带地区饲养后,其窝均产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率较原产地藏猪有所提高,表明藏猪适合在广州地区生长;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通过将藏猪与杜洛克、广东小耳花猪进行杂交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生长速度同时提升了猪肉质品质、养殖效益,缩短了饲养周期,同时本研究也为藏猪的杂交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分类号: S828

  • 相关文献

[1]兴国灰鹅及其与扬州鹅杂交后代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黄江南,刘林秀,康昭风,汪章章,陈受金,韦启鹏,谢金防. 2020

[2]民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夏继桥,何鑫淼,王兰,于晓龙,王文涛,吴赛辉,王继峰,刘娣,姜新鹏. 2021

[3]营养素改善藏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性分析. 商振达,张颖,刘锁珠,董冰. 2021

[4]“喜满圈”对放牧经产藏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尼玛,晋美多吉,赖可,朱彦宾. 2018

[5]氨基酸铁络合物对母猪繁殖性能与哺乳仔猪生长和皮肤颜色的影响. 陈婉如,郭庆,罗绪刚,魏克强,Timothy M.Fakler,林燕,潘瑞珍,吕林,刘彬. 2004

[6]动物生产性状免疫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黎敏义,施振旦,刘颖,王贵平. 2006

[7]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期间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汪春玲,梁萌青,徐后国. 2018

[8]猪铬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上). 吴世林,蒋宗勇. 1998

[9]珍珠番石榴引种试验初报. 刘清国,欧珍贵,龚德勇,李志芳,班秀文. 2008

[10]三环唑杀菌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稻上的残留动态研究Ⅰ.三环唑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梁天锡,陆贻通,薛玉中. 1986

[11]三环唑杀菌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稻上的残留动态研究Ⅱ.三环唑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梁天锡,薛玉中,陆贻通,陆安娜,何凡. 1986

[12]番木瓜设施栽培技术. 汪晓云,王利府,兰焱. 2006

[13]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六) 辣椒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莹莹,张自心,谢学文,郭现坤,晋知文,韩之琪,李宝聚. 2014

[14]新时期山地丘陵地区发展中小规模肉牛养殖困境与建议——以贵州亚热带地区为例. 汪勇,张丽,冉江,张凯凯. 2024

[15]象草. 武保国. 2003

[16]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六)辣椒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莹莹,张自心,谢学文,郭现坤,晋知文,韩之琪,李宝聚. 2014

[17]《Nature》杂志分析孟加拉麦瘟病来源;我国应对该病害引起重视. . 2016

[18]我国热区疫霉种的分布、疫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唐庆华,宋薇薇,朱辉,牛晓庆,余凤玉,韩超文,吴多扬,覃伟权. 2011

[19]肉鸽规模化高效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朱娟,沙文锋. 2010

[20]以豁眼鹅为父本的肉鹅杂交模式研究. 李喆,于宁,于金成,赵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