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雄野生稻红米基因的发掘定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仕琴

作者: 刘仕琴;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陶大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米;基因定位;长雄野生稻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4-390X

年卷期: 2009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336-3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米由于积累在果皮层的红色色素而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这种色素又叫浓缩丹宁酸。红米在野生稻中是广泛存在的,本研究利用泰国优质籼稻RD23和长雄野生稻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F1,再用泰国优质籼稻RD23为轮回亲本与F1回交得到BC6F1群体,用于红米基因分子定位。利用已有的微卫星(SSR)标记将红米基因Rc定位于第七染色体RM3859和RM214之间,Rc与RM3859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 cM,与RM214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 cM,本研究结果为红米的遗传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邓伟,周家武,李静,胡凤益,徐鹏,邓先能,王荔,陶大云. 2010

[2]多年生稻稻瘟病抗性评价. 何奕霏,秦世雯,张石来,黄光福,张静,杨勤忠,胡凤益. 2021

[3]水氮互作下长雄野生稻化感作用与田间抑草效果. 张付斗,徐高峰,李天林,陶大云,徐鹏,张玉华. 2011

[4]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全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 李丽娟,蔡晶,张石来,王荔,胡凤益. 2012

[5]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张玉华. 2014

[6]三种改良提取长雄野生稻根叶总RNA方法的比较研究. 林海妹,郭安平,王晓玲,郭运玲,孔华,贺立卡. 2009

[7]长雄野生稻地下茎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林海妹,郭安平,王晓玲,郭运玲,孔华,贺立卡. 2009

[8]长雄野生稻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 陈志伟,邓伟,李飞,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陈善娜,陶大云. 2010

[9]温度对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张玉华. 2016

[10]紫云英还田对常规红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学海,周维佳,李敏,周彩霞,罗德强,姬广梅,李立江,丁艳锋,王绍华. 2016

[11]贵州不同生态稻作区23个红米稻品种的恢复性初探. 石邦志,孙灿慧,陈文强,周乐良,伍祥,张上都. 2013

[12]优质红米新品种红丝苗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周德贵,周少川,王重荣,李宏,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陈宜波,吴玉坤,赵雷. 2018

[13]红米和黑米的营养功效研究进展. 谢黎虹,罗玉坤,陈能. 2005

[14]红米湘晚籼12号的综合利用途径. . 2009

[15]不同色稻精米与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 李清华,江川,林玲娜,郑金贵. 2005

[16]水稻红米性状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石帮志,阮仁超,孙灿慧,吴文平,王敏. 2000

[17]红米营养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魏振承,唐小俊,张名位,邓媛元,池建伟,张雁,张瑞芬. 2013

[18]我国红米资源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 郑兴飞,董华林,高艳琼,费震江,李珍连,游艾青,张兴中,徐得泽. 2019

[19]红米和黑米的营养功效研究进展. 谢黎虹,罗玉坤,陈能. 2003

[20]耐盐水稻新品种广红3号的选育与应用. 张强,江奕君,林青山,余宁,魏娟,高云,刘志霞.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