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对木薯薯块产量及薯构型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云霞
作者: 魏云霞;韦卓文;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行距配置;薯块产量;薯构型;农艺农机参数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03 期
页码: 29-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木薯产量、品质及薯构型的影响,优化木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模式的农艺农机参数.[方法]以我国主栽的机械化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平地模拟机械化种植模式,设等行距(0.8+0.8)m(CK)及宽窄行(1.0+0.5)m(T1)、(1.0+0.6)m(T2)、(1.0+0.7)m(T3)、(1.2+0.4)m(T4)、(1.2+0.5)m(T5)、(1.2+0.6)m(T6)共7种行距配置,于收获期测定薯块产量、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薯块性状及薯构型.[结果]1)两年中,T6木薯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最高,较T1显著增产19.19%~24.89%和19.61%~30.56%.2)T6木薯块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较T1分别明显提高21.38%~31.38%和27.67%~31.51%.3)两年中,T1垂直行向半幅宽均最窄,为19.72~20.50 cm,且薯长均最短,为13.01~14.57 cm.4)当收获单株的垂直行向半幅宽为30.0 cm、深度为25.0 cm时,所有处理均可收获98.50%以上的鲜薯产量,其中T6收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41.79 t/hm2,收获比例为99.42%.[结论]在木薯品种SC205平地机械化种植模式中,推荐(1.2+0.6)m的宽窄行配置,收获机在窄行间的双行作业幅宽为120.0 cm、深度为25.0 cm.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种茎排布对木薯鲜薯产量与薯构型的影响. 魏云霞,刘丽娟,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2021
[2]木薯的薯构型及其对机械收获的影响. 苏必孟,王娟,黄洁,魏云霞,邓干然,何冯光,郁昌的,陈晨,刘治. 2019
[3]木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木薯产量、薯构型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丽娟,黄洁,魏云霞,王娟. 2022
[4]马铃薯高淀粉品种I-1085丰产栽培措施研究. 范士杰,何庆才,雷尊国,童安毕,黄萍. 2003
[5]底氮肥用量和行距配置对豫麦49号产量的影响. 赵淑章,季书勤,武素琴,连东军,辛均安. 2000
[6]大棚鲜食蚕豆间作蔬菜不同方式的产量效应研究.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 2013
[7]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惠惠,杨吉顺,李耕,刘鹏,董树亭,杨今胜,柳京国. 2012
[8]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耕,杨今胜,杨吉顺,柳京国,刘鹏,董树亭. 2012
[9]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雌雄开花间隔期和产量的影响. 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张正,阎晓光,赵根友,赵晋锋. 2018
[10]不同行距配置对南疆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辛明华,辛明华,李小飞,韩迎春,王占彪,冯璐,王国平,杨北方,范正义,李鹏程,万素梅,李亚兵. 2020
[11]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工业大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高金虎,赵铭森,冯旭平,孔佳茜,孟晓康,吴昌娟,康红梅. 2019
[12]行距配置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邓妍,王创云,赵丽,张丽光,郭虹霞,牛学谦,王陆军. 2017
[13]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燕山,普红梅,姚春光,杨琼芬,隋启君,白建明. 2014
[14]密度及行距配置对'丰油10号'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胡坤,魏林楠,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文雁成,赵磊,王东国,刘奕孜,朱家成. 2021
[15]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 2017
[16]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司纪升,孟钰,张亚如,王旭清,李升东,孟维伟,王娜,王洪滨,刘开昌. 2020
[17]棉花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对密度与行距配置的响应特征. 刘锦涛,陈国栋,万素梅,翟云龙,毛廷勇,骆磊,胡强,马云珍,李亚兵,冯璐,杨北方,曹娟,周相,林峰. 2023
[18]不同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先玉335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淑萍,岳海旺,卜俊周,彭海成,张玉兰,茜晓哲,王雪征,谢俊良. 2013
[19]机采模式宽窄行距变化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徐金虹,郭仁松,吴晓东,林涛,田立文,徐海江,王亮,郑子漂,崔建平. 2019
[20]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廖方全,刘士山,蒲晓斌,牛应泽,吴永成.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机收作物含杂率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周思理;李玲;王系林;代叶;颜彬;刘海涛;何冯光;孙昌东
关键词:机收作物;含杂率;检测方法;智能技术
-
黄瓜新品种华青40的选育
作者:魏美甜;程琳;黄洁;邱志军;程培明;许勇
关键词:黄瓜;新品种;华青40;选育
-
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
作者:陆娣;黄洁;薛仁风;薛颖昊
关键词: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农场保护;可持续利用
-
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作者:王娟;王新;田琴;马晓梅;周小凤;李保成;董承光
关键词:陆地棉;株型性状;关联分析;优异等位基因
-
基于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比色检测生鲜牛乳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者:刘长勇;卢春霞;兰国伟;王娟;唐宗贵;陈霞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比色检测
-
2021-2022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长绒棉纤维品质比较分析
作者:马辉;王娟;田立文;戴路;罗单;欧欢;李星星;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
关键词:新疆阿克苏地区;长绒棉;纤维品质;品质指标;品级
-
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的分子标记初步定位
作者:关海英;董瑞;刘铁山;刘春晓;何春梅;王娟;刘强;徐倩;张茂林;汪黎明
关键词: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分子标记定位;表型分析;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