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XM-NEXAFS研究铁(Ⅲ)离子诱发柠檬酸在高岭石表面的固定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瑾
作者: 刘瑾;杨建军;曾希柏;Wang; Jian;Donald Sparks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碳固定;多价阳离子;X射线扫描透射显微术;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谱;水铁矿
期刊名称: 化学学报
ISSN: 0567-7351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617-620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热带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受有机碳与高岭石、三价铁离子[Fe(Ⅲ)]交互作用的强烈影响.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是土壤有机碳中最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组分,研究LMWOAs在高岭石-Fe(Ⅲ)-LMWOAs三相系统中的固定机制对于理解热带地区土壤有机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LMWOAs在该三相系统中固定机制仍不清楚,并缺乏分子水平上的直接证据.本研究以柠檬酸(CA)为LMWOAs的典型代表,通过采集Fe/CA初始物质的量比2.0条件下获取的吸附样品,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扫描透射显微术(STXM)在亚微米尺度上表征C,Fe和Si的分布特征,发现C-Fe分布的相关性与C-Si分布相当;并在高C,Fe微区中利用C的K边和Fe的L3边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谱(NEXAFS)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Fe在不同富集微区分别以水铁矿和高岭石-Fe(Ⅲ)-CA三元配合体形式存在,从而表明水铁矿诱发的吸附/共沉淀以及以Fe(Ⅲ)为架桥形成高岭石-Fe(Ⅲ)-CA三元配合作用是CA固定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热带地区土壤中CA稳定性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碳固定和循环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分类号: O647.3`S153
- 相关文献
[1]铝同晶替代对水铁矿向赤铁矿转化的影响. 李葳,王文涛,殷辉. 2021
[2]人工合成铁、铝矿对As(V)吸附的研究. 吴萍萍,曾希柏. 2011
[3]人工合成铁,铝矿对As(V)吸附的研究. 吴萍萍,曾希柏. 2011
[4]不同水分下水铁矿在土壤中稳定性变化对砷移动性的影响. 张拓,曾希柏,苏世鸣,王亚男,白玲玉. 2020
[5]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黄山,芮雯奕,彭现宪,刘武仁,张卫建. 2009
[6]稻田湿地土壤碳固定研究进展. 王萍,王少先,夏文建,唐先干,李瑶,杨成春,漆林香,胡启峰,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2014
[7]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魏小波,何文清,黎晓峰,刘恩科,刘爽. 2010
[8]长期施肥下水稻土有机碳固持形态与特征. 徐香茹,蔡岸冬,徐明岗,汪景宽,张文菊. 2015
[9]有机培肥显著提升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安永齐,王小利,靳东升,郜春花,张强,洪坚平,徐明岗. 2020
[10]草地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固存关系研究进展. 郑晒坤,夏菲,魏巍,王敬龙,杨彩红,王军强,薛云尹,石昊,吴皓阳,冉林灵,严双,姜晓敏.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海泡石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的吸附效果及其机制
作者:梅哈古丽·艾尼瓦尔;张拓;殷宪强;张楠;彭礼枚;李洪斌;曾希柏
关键词:海泡石;纳米零价铁;镉;吸附机制
-
基于农田氮磷平衡的红壤区农田环境友好型种植制度评价
作者:洪曦;宫殿林;曾希柏;罗尊长;郑超;汤春纯;李荣;吴培金;李俊;邓龙英
关键词:生态经济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环境友好;种植制度;综合评价
-
秸秆还田影响农田土壤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张子怡;张洋;文炯;彭芝;苏世鸣;王亚男;张楠;吴翠霞;周丽;解学仕;曾希柏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健康;调控;影响因素
-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杨忠兰;翟凡;温莉;颜蒙蒙;肖嬴;张永浩;姚锋先;曾希柏
关键词:硒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系统;硒转运;赣南脐橙;硒形态
-
客土比例对土壤及油菜砷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王旭东;文炯;彭芝;张楠;苏世鸣;李宇翔;彭礼枚;李洪斌;曾希柏
关键词:客土比例;有效砷;油菜;土壤理化性质;吸收砷
-
不同黄腐酸结构组成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作者:朱启明;王亚男;郑重;曾希柏;许立阳;张洋;李雨欣
关键词:黄腐酸;结构组成;小麦种子发芽;小麦苗期生长
-
不同母质发育红壤酸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龙泽东;孙梅;曾希柏;黄晶;唐海明;石丽红;罗尊长;孙耿
关键词:花岗岩风化物;第四纪红土;红壤;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