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组分析菌渣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雪

作者: 刘雪;闫晓明;唐俊;徐道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菌渣;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有机肥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3 期

页码: 488-4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双孢菇菌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和功能多样性,对双孢菇菌渣加猪粪混合堆肥的0、8、16和20d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并挖掘其功能基因。结果表明:(1)双孢菇菌渣有机肥发酵初期0d时与发酵8、16和20d时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0d、8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16d和20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2)从不同时间段的菌渣有机肥中一共鉴定出28257个种,其中发酵0、8、16和20d样本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61.04%、85.35%、86.08%和85.40%。(3)自然发酵0d时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逐渐变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芽孢杆菌科及类芽孢杆菌科在发酵过程中一直为关键菌科;优势菌种为热噬淀粉芽胞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4)菌渣发酵过程中功能基因主要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酶占比较多的为糖基转移酶和糖苷水解酶,最低为多糖裂解酶,分别占比为38.8%、38.1%和1.2%;丰度最高的3个抗性基因分别为多耐药性抗性基因、大环内酯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农药对宁夏枸杞地微生物的影响. 林文星,马鹏生,王芳,周丽,刘成,吴秀丽. 2023

[2]菌渣-发酵床废弃垫料堆肥中温室气体排放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王义祥,高凌飞,辛思洁,叶菁,李艳春,翁伯琦. 2017

[3]杏鲍菇菌渣有机肥在芦笋上应用效果试验. 李菁,魏云辉,胡中娥,熊小文. 2014

[4]食用菌菌渣有机肥中试与肥效试验. 魏云辉,刘益仁,李菁,刘毅,胡中娥,熊小文,彭波. 2014

[5]蚯蚓粪和菌渣对羊草草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商丽荣,仝宗永,李振松,李硕,苗丽宏,何峰,万里强,李向林. 2019

[6]不同有机肥作底肥对盆栽番茄品质的影响. 王同林,郑积荣,邵志勇,郭赛赛,聂智星. 2023

[7]菌渣还田对反季节栽培淮山品质、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刘国敏,韦绍丽,覃维治,黄开航,黄卓忠,廖玉娇,陈丽新,韦荣昌. 2022

[8]以灵芝菌渣为原料堆制生物有机肥研究初报. 李海渤,魏旭,杨春亚,冯慧敏,徐守俊,吴昊. 2021

[9]菌渣有机肥在大白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徐学忠,胡靖锋,杨红丽,田志梅,和玉春,和江明. 2015

[10]金针菇菌渣有机肥在油菜上施用技术研究. 宫志远,韩建东,魏建林,崔荣宗,万鲁长,任鹏飞,任海霞. 2012

[11]菌渣分解复合菌系HM-7在黑木耳菌渣堆肥发酵中的应用. 董雪梅,王菲,王延锋,史磊,杨峰山,付海燕,赵鹤,于海洋. 2023

[12]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宫志远,韩建东,杨鹏. 2020

[13]金针菇菌渣有机肥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 马征,魏建林,张柏松,宫志远,徐长英,崔荣宗. 2014

[14]菌渣对土壤性状和作物的影响及其再利用研究进展.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王秋营,林琼. 2015

[15]红萍发酵过程中一些营养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6

[16]不同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微生物以及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彭智良,黄元炯,刘国顺,张翔,李立丹,毛家伟. 2009

[17]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对西瓜幼苗生长及根际基质微生物的影响. 吴绍军,王夏雯,余翔,孟佳丽,姜若勇. 2016

[18]两种配方废弃菌棒堆肥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代晓航,魏超. 2019

[19]红壤坡耕地免耕有机肥培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庆,何翔,杨佩文,王应学,高家卫,施竹凤,徐胜涛,李铭刚,杨群辉,朱红业. 2019

[20]有机肥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和土壤健康的影响. 王先挺,王斌,孙万春,马军伟,林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