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生物质炭在沙土中的降解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建伟

作者: 侯建伟;索全义;段玉;赵沛义;张君;景宇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沙蒿;生物质炭;有机组分;沙土;降解周期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7 年 49 卷 05 期

页码: 963-9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分类号: S141

  • 相关文献

[1]不同炭化条件制备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侯建伟,邢存芳,杨莉琳,杨枣童,罗应. 2024

[2]不同施氮量下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特性及其养分释放和结构变化特征. 曾莉,张鑫,张水清,王秀斌,梁国庆,周卫,艾超,张跃强. 2020

[3]不同配比椰糠与沙土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于秀针,张彩虹,姜鲁艳,张杰. 2020

[4]黄河故道滨海中低产田耕作与增施有机肥对土壤性状及稻-麦周年产量的短期影响. 顾克军,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张恒敢,吴晶晶,樊平声. 2020

[5]聚丙烯酰胺对沙土改土保肥的作用. 王雪,李菊梅,徐明岗,周连仁. 2008

[6]作物秸秆与防渗措施交互作用对辣椒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裴红霞,崔静英,赵云霞,高晶霞,谢华,汪贵红,王惠军. 2014

[7]微细磷矿粉对玉米苗期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齐美娟,李菊梅,谷思玉,马义兵. 2010

[8]三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沙蒿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李晓莺,曹有龙,何军,罗青,巫鹏举. 2006

[9]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河东沙地沙蒿水分利用研究. 许浩,何建龙,王占军,郭永忠,温学飞. 2018

[10]电场对白沙蒿和沙蒿瘦果粘液粘附功能的影响. 那日,杨生,黄洪云. 2005

[11]模拟沙地干旱环境研究电场对两种沙生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那日,杨生,杨体强,包斯琴高娃. 2005

[12]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和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薛艳林,孙启忠,赵和平,玉柱,殷国梅,白春生,孙娟娟. 2014

[13]沙蒿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高婷. 2006

[14]不同炭化条件对黑沙蒿生物炭保水性能的影响. 姚俊卿,侯建伟,索全义,段玉,张君,景宇鹏. 2017

[15]不同原料来源生物质炭对蔬菜种植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陈重军,刘凤军,冯宇,马能奎,王建芳. 2015

[16]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王海候,沈明星,凃荣文,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 2014

[17]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的影响. 郭炜,于洪久,于春生,刘杰. 2017

[18]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王海候,金梅娟,徐军,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沈明星. 2016

[19]生物质炭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许唯,张蛟,姚易寒,宋余泽,胡帅栋. 2018

[20]生物质炭对老桃园再植障碍的土壤调理机制初探. 范洁群,王伟民,吴淑杭,褚长彬,周德平,宋卫国.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