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HPLC-Q-TOF/MS的不同产地普洱生茶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晨

作者: 杨晨;戴伟东;吕美玲;李朋亮;刘栩;田军;万云龙;李继;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洱生茶;产地;化学成分;液质联用;代谢组学;滋味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605-6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分类号: O657.63`TS272.7

  • 相关文献

[1]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祁丹丹,戴伟东,谭俊峰,彭群华,张悦,林智. 2016

[2]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红杆与绿杆型多花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姜武,翁国杭,陈家栋,叶传盛,姜鑫凯,陶正明. 2021

[3]代谢组学解析遮阴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陈勤操,戴伟东,蔺志远,解东超,吕美玲,林智. 2019

[4]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高健健,陈丹,彭佳堃,吴文亮,蔡良绥,蔡亚威,田军,万云龙,孙威江,黄艳,王哲,林智,戴伟东. 2022

[5]代谢组学及其在家蚕研究中的运用. 周洪英,孙波,郝瑜,胡兴明,吴洪丽. 2017

[6]基于代谢组学的‘永春佛手’乌龙茶化学成分解析. 彭佳堃,戴伟东,颜涌泉,张悦,陈丹,董明花,吕美玲,林智. 2022

[7]茶树种质资源汝城白毛茶的代谢物差异研究. 赵熙,赵洋,杨培迪,宁静,杨阳,成杨,刘振. 2023

[8]代谢组学在基础兽医学中的应用. 马宁,刘希望,李剑勇,杨亚军,郭沂涛,刘光荣. 2015

[9]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分析叶用枸杞茶. 卢丽,周承哲,徐凯,张孟聪,温圣菁,段淋渊,田采云,石碧滢,张波,郭玉琼. 2024

[10]代谢组学应用于茶叶加工和品质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伟伟,陈义,张建勇,乐婷,王蔚,薛金金,江和源. 2022

[11]栽培远志中次级代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蒲雅洁,王丹丹,闫艳,田洪岭,彭冰,秦雪梅,马存根,杜晨晖,胡本祥,张福生. 2017

[12]UPLC-Q-TOF-MS~E技术快速定性艾纳香抗菌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元超,王鸿发,胡璇,庞玉新. 2018

[13]UPLC-Q-TOF-MSE技术快速定性艾纳香抗茵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元超,王鸿发,胡璇,庞玉新. 2018

[14]普洱茶滋味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15]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银霞,张曙光,黄静,包小村,周凌云,戴伟东,赵琛杰,黄建安,刘仲华. 2019

[16]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产地·等级及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研究. 孙吉,杨斌,窦佳宇,付秋娟,窦玉青. 2013

[17]不同产地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18]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2020

[19]不同产地牛蒡根下脚料成分比较及赤芝固态发酵菌质成分变化分析. 赵双枝,宋国宾,裘纪莹,张彦昊,陈蕾蕾,李熙文,周庆新,袁玮,杨金玉. 2022

[20]福建省不同产地及不同生育期土荆芥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魏辉,李兵,田厚军,陈艺欣,黄玉清,占志雄.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