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饵料对分叉小猛水蚤生殖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笑月

作者: 王笑月;谢玺;李大成;刘卫东;于佐安;李石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单胞藻;饵料;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桡足类

期刊名称: 河北渔业

ISSN: 1004-6755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6-9

摘要: 在水温23~26℃,盐度32‰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饵料单独投喂及混合投喂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生殖量的影响,以探索培育该蚤适合的饵料品种及投喂方式。结果表明,饵料品种中,两种金藻(球等鞭金藻3011和Sarcinochrysis marina Geitler)不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两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和多枝舟形藻)及代用饵料可以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但需要与亚心形扁藻混合投喂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亚心形扁藻最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与硅藻、金藻或代用饵料混合投喂效果均非常理想。投喂方式总的来说是混合投喂优于单独投喂,各种饵料单独投喂时均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混合投喂时混有亚心形扁藻的任何组合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分类号: S963.21

  • 相关文献

[1]壶状臂尾轮虫高效培养技术. 张清靖,朱华,赵萌,贾成霞,刘盼,秦洁. 2009

[2]充气在几种饵料单细胞藻二级培养中的应用. 李锋,毛玉泽,于守团,杜美荣,叶乃好,方建光. 2008

[3]单胞藻与酵母单独或搭配投喂对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影响. 严俊贤,吴开畅,邓正华,于刚,马振华,李有宁,陈明强,王雨. 2018

[4]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吴开畅,李有宁. 2018

[5]合浦珠母贝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 邓正华,姜松,张博,刘宝锁,黄桂菊,喻达辉. 2016

[6]织锦巴非蛤幼虫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效果. 邓正华,翟子钦,魏海军,赵旺,陈明强,李有宁,黄星美,张钰伟,王雨. 2022

[7]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吴开畅,李有宁. 2018

[8]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邓正华,叶乐,吴开畅,余莹英,赵旺,姜松,张博. 2016

[9]河蟹生态育苗池桡足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张清靖,白永安,赵英华,吴辉良,李永函. 2005

[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王晶,庄昀筠,陈洪举,陈畅,毛雪微,刘光兴. 2019

[11]象山港浮游动物桡足类群落季节变化. 杜秀宁,王云龙,陈涛,廖勇. 2013

[12]El Nio/La Nia影响下北部湾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廖秀丽,杜飞雁,李纯厚. 2011

[13]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马增岭,高倩,赵敏. 2014

[14]El Ni(n)o/La Ni(n)a影响下北部湾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廖秀丽,杜飞雁,李纯厚. 2011

[15]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ian后期幼体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 陈凯,乔振国,王朝新. 2010

[16]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高原,赖子尼,曾艳艺,杨婉玲,王超,刘乾甫. 2015

[17]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王建钢,乔振国. 2011

[18]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王建钢,乔振国,于忠利. 2006

[19]象山港特定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物种年际及季节变化. 杜秀宁,王云龙. 2014

[20]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周年变化. 龚玉艳,张才学,陈作志,叶丽娣,陈伟杰,王伟荣,孙省利.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