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生微洋块:俯冲消减系统下盘的复杂演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金平
作者: 刘金平;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戴黎明;刘永江;于胜尧;郭玲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残生;微洋块;三节点;板块构造;俯冲消减
期刊名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ISSN: 1001-1552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762-77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块有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里维拉(Rivera)、瓜达卢佩(Guadalupe)等法拉隆(Farallon)板块的残余和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菲尼克斯(Phoenix)微洋块。此类微洋块的边界以及恢复其演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地形、重力异常、震源分布、磁异常条带、地震剖面和构造解释等手段辨析。洋中脊与俯冲带的相对位移使围限的洋壳板块面积整体或局部不断减小,当整块洋壳面积减小到10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形成残生微洋块,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为地幔对流驱动下的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的微洋块可能因新生洋壳的浮力等因素造成俯冲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破裂为数个更小的微洋块。残生微洋块的形成和演化与洋中脊、俯冲系统、板片窗形成及三节点的转化密不可分,研究其成因模式可为探索板块起源和动力提供参考。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可能产生大洋汇聚边界并以此作为微洋块新的边界(如里维拉-科科斯边界),可与陆内变形带类比。
分类号: P542
- 相关文献
[1]增生型微地块的成因模式及演化. 汪刚,李三忠,姜素华,索艳慧,郭玲莉,朱俊江,王鹏程,刘博. 2019
[2]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 许志琴,王勤,孙卫东,李忠海. 2018
[3]板片窗构造研究综述. 马本俊,吴时国,范建柯. 2015
[4]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李阳,李三忠,郭玲莉,周在征,索艳慧,王光增,朱俊江,刘一鸣,刘博,周洁,李园洁,张国伟. 2019
[5]海洋磁异常及其动力学. 李园洁,李三忠,姜兆霞,索艳慧,周在征. 2019
[6]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李三忠,索艳慧,周洁,钟世华,孙国正,刘洁,王光增,朱俊江,姜素华,李玺瑶,郭晓玉,刘丽军,刘永江,曹现志,郭玲莉,赵淑娟,王鹏程,关庆彬,陈龙,刘勃然,周建平,姜兆霞,刘琳,曹花花,戴黎明,于胜尧,刘博,王秀娟,王程程,王玺,刘泽,管红香,李晓辉,胡军,段威,于雷,刘晓光,王誉桦,钟源,刘鹏,张文超,李洛阳,赵彦彦,许淑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耐淹基因的发掘及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萍;刘金平;刘素珍;金兵华;彭志勤;高锦萍;王记林;王电文;黄成;唐利娟;邱在辉;曹丰生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耐淹抗逆;研究进展
-
盆栽金豆的育苗技术
作者:张浩;孙立方;刘金平
关键词:1~3年生;盆栽金豆;育苗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清徐ZK01钻孔为例
作者:冯志强;沈梦娟;刘永江;魏荣珠;王权;白洋;郝书清;杜艳伟
关键词:太原盆地;新生代;地球化学;气候变化;风化强度
-
基于GOCAD软件的渤中凹陷428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
作者:盛世强;戴黎明;李法坤;李菊红
关键词:渤中凹陷;428潜山;褶皱;三维地质模型;GOCAD
-
多参数约束剖析柴达木盆地砂西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
作者:徐良佳;于胜尧;纪文涛;高翔宇
关键词:稀土元素;重矿物;沉积物源;下干柴沟组下段;砂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