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间杂交遗传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国儒

作者: 张国儒;唐亚萍;石林媛;袁雷;张勇;杨生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Indel标记;育种;杂交检测;种质资源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4 年 61 卷 003 期

页码: 632-6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杂交育种是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创制更多育种资源,提高辣椒杂交育种效率,通过种间杂交,测定辣椒种间杂交后代主要果实性状,分析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筛选高品质辣椒,为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栽培种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种间杂交获得子代,采用Indel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间杂交的成功率,采用高效液相测定果实辣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色价,采用SPSS和Origin 2019 等软件分析辣椒果实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结果]利用Indel标记对28 份辣椒资源的杂交F1 真实性进行鉴定,一年生辣椒均可与魔鬼椒(ZL-280)和灌木椒(HY-1)杂交成功,主要果实性状的遗传特性均表现了超显性效应、加性效益和显性效应.但与鸟椒(X-260)未杂交成功,可能存在种间杂交障碍.[结论]辣椒不同种间杂交存在一定的杂交特性,一年生辣椒可顺利与魔鬼椒和灌木椒杂交,杂交后代的主要果实性状变异幅度大.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基于辣椒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郭广君,孙茜,刘金兵,潘宝贵,刁卫平,戈伟,高长洲,王述彬. 2015

[2]机采辣椒育种的发展及现状. 付文婷,吴迪,吴康云,詹永发,何建文. 2019

[3]甘肃辣椒育种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王兰兰. 2021

[4]云南辣椒育种现状与思考. 龙洪进,钟利,高玉蓉,蔡荣靖,桂敏,钟秋月. 2009

[5]我国辣椒杂交育种与杂交种子生产. 戴雄泽,马艳青,周群初,李雪峰. 2001

[6]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刘明月,周书栋,马艳青. 2013

[7]辣椒疫病抗性鉴定及其浅析. 魏冉,毛胜利,张正海,王立浩,张宝玺. 2010

[8]"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IV.甜(辣)椒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 王志源,郭家珍. 1992

[9]高温高湿下辣椒抗病分子机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与应用. 王再兴,罗英,徐小万,宋占锋,何水林. 2017

[10]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辣椒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傅鸿妃,吕晓菡,陈建瑛,李国景. 2016

[11]贵州辣椒育种研究进展. 赵靓瑜,王洪亮,吴康云. 2022

[12]辣椒根结线虫病及其抗病性研究进展. 朱春晖. 2013

[13]辣椒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姚秋菊,常晓轲,程志芳,韩娅楠,张玉乐,王彬,刘卫. 2021

[14]辣椒抗高温多湿生理遗传育种策略. 徐小万,罗少波,李颖,王恒明,田永红. 2009

[15]我国辣椒育种动态及市场品种分布概况. 耿三省,陈斌,张晓芬,孙京涛. 2011

[16]转抗菌肽基因辣椒株系的青枯病抗性鉴定及系统选育. 李颖,余小林,李乃坚,王恒明,黄自然. 2005

[17]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冯锡刚. 2020

[18]辣椒转基因研究进展. 谷维. 2006

[19]诱变技术及其在辣椒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杨博智,欧立军,梁成亮,马艳青. 2015

[20]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进展. 李万云,李培夫.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