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网络的小麦品质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大洲

作者: 朱大洲;黄文江;马智宏;赵柳;杨小冬;王纪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近红外网络;近红外光谱;小麦;谷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1 年 44 卷 09 期

页码: 1806-18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自行建立的中国谷物主产区的近红外分析网络,研究小麦的品质分布监测、品种鉴别及种植省份的区域划分。【方法】应用FOSS公司的Infratec 1241型近红外分析仪构建谷物品质近红外分析网络,该网络主要由网络主机、参比实验室、网络管理中心和分布于中国粮食主产省区的网络子机构成。利用该近红外分析网络并结合GPS定位采样技术和GIS技术,对2009年的冬小麦品质分布进行监测;采用软独立建模分类法(SIMCA)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建立小麦品种、所在省份的识别模型。【结果】通过网络中心建立和管理模型,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并具有统一的准确度和精度,该网络的一致性较好,子机与主机的相关系数高于0.92。基于该网络可构建不同尺度区域下的小麦品质分布图,从而获得不同地区小麦品质的分布信息。根据近红外网络提供的光谱数据,可进一步对小麦的品种和所在省份进行区分,对山东省5个小麦品种的识别正确率>80%,对北京、山东、江苏三省所种植的小麦的区分准确率>90%。【结论】近红外网络在小麦的品质区划分布、品种鉴别及种植省份识别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可提供大范围的小麦品质数据支撑,从而为优质优价收购和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湿面筋NIR参数与粉质参数及SDS沉淀值的相关性研究. 郝学飞,苏东民,林江涛,赵仁勇,余大杰. 2013

[2]近红外光谱对小麦产地来源的判别分析. 赵海燕,郭波莉,魏益民,张波,孙淑敏,严军辉,张磊. 2011

[3]产地和品种对小麦籽粒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赵海燕,郭波莉,魏益民,张波. 2011

[4]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小麦种子发芽率测试. 朱银,颜伟,杨欣,张仙义,周莉. 2015

[5]市售谷物中Pb和Cd含量测定与风险评估. 刘辉,刘恩岐,巫永华,张建萍,陈尚龙. 2014

[6]植物病毒病发生威胁粮食作物稳产(译). 曾波,兰莹,周彤,Nobuhiro S,Takahide S,Il-Ryong C. 2017

[7]浅析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脱粒与分离装置. 张俊三,何义川,刘宏涛. 2014

[8]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谷物中亚油酸含量. 蒙缔亚,冀志霞,任立伟. 2001

[9]蒸汽压片技术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张亚伟,孟庆翔,李德勇,任丽萍. 2015

[10]谷物种类和蒸汽压片处理对其瘤胃降解率及PDI值的影响. 王菲,霍云龙,任丽萍,周振明,孟庆翔. 2015

[11]谷物介电性质及其在含水量测量中的应用. 应火冬. 1992

[12]富硒蔬菜和谷物与人体健康分析. 姚远溪,顾艳耿,吕蒙,魏欣,董晓芬,高振鹏,岳田利,胡仲秋. 2018

[13]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张惠贤,童圆,胡西洲,彭立军,彭西甜,冯钰锜. 2018

[14]气体二氧化氯对黄曲霉的抑菌效果研究. 杨莎,白小龙,晋日亚,陕方,郭凯旋,牛浩刚,吴卫东. 2013

[1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谷物、油料和植物油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李凌云,许晓敏,林桓,刘广洋,黄晓冬,徐东辉,裴志国. 2018

[16]灵芝两种谷物固体发酵菌粉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测定. 俞商婷,宋婷婷,金群力,冯伟林,范丽军,余敏佳,沈颖越,蔡为明. 2017

[17]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加工工艺优化. 孙洪蕊,黄姗,刘香英,田志刚,康立宁,李海燕. 2021

[18]中国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李雅静,秦曙,杨艳梅,孙红霞,乔雄梧,李晋栋. 2020

[19]中国玉米秸秆草谷比及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霍丽丽,赵立欣,姚宗路,贾吉秀,赵亚男,傅国浩,丛宏斌. 2020

[20]雁北嗜蓝孢孔菌固态发酵对杂粮谷物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李艳婷,郭霄飞,陈楠,郭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