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国注

作者: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张瑞莲;王志岚;沈丹玉;汪芳;陈建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板栗香;特征性香气成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香型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09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385-3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分类号: TS272.1

  • 相关文献

[1]53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复叶表型多样性. 董德珂,董瑞,刘志鹏,王彦荣. 2015

[2]畜禽中药添加剂药效评价模型初探. 颜亭玉,王惠川. 2015

[3]大豆种质表型性状鉴定与分析. 李强,高聚林,苏二虎,廉博. 2015

[4]基于主成分对9个赣南系列甘蔗种质工艺性状综合评价. 田江,赵勇,昝逢刚,赵培方,陈学宽,毛钧,吴才文,杨昆. 2021

[5]中日太平洋鲱形态学比较研究. 刘名,王艳君,高天翔,庄志猛,柳本卓. 2007

[6]云南不同地区生咖啡豆的风味前体物质研究. 董文江,张丰,赵建平,胡荣锁,陆敏泉. 2016

[7]4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梁超,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吴彪. 2011

[8]三种锦鸡儿属植物表型多样性分析. 宋俊双,高洪文,王赞,孙桂枝,贾明. 2005

[9]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陈洪凡,兰波,梁玉勇,杨迎青,李湘民. 2017

[10]玉米自交系耐盐鉴定相关SSR标记的开发. 杨姗,张春宵,金峰学,李淑芳,刘文平. 2015

[11]稻曲病发病程度与产量的相关性. 王梅,周永力,赵震宇,郭庆元,谢学文. 2007

[12]老鹰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张蕾,王杰,罗理勇,曾亮. 2019

[13]Bayes逐步判别法在绿茶板栗香化学识别上的应用. 叶国注,袁海波,江用文,尹军峰,汪芳,陈建新. 2009

[14]佛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唐一春,包云秀,刘德和. 2001

[1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李雪,韩燕,许晶冰,张玲,高飞虎,梁叶星,张雪梅,杨世雄,张欢欢. 2020

[16]攀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吸食品质的关系研究. 汤朝起,窦玉青,刘国,张映杰,刘伟. 2011

[17]福建产区不同香型烤烟质量特征分析. 常爱霞,瞿永生,计玉,刘洪祥,付秋娟,王树声,周东新,林毅. 2011

[18]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组合天两优616的选育. 王井章,黄兴国,潘熙淦,高祥,郭和平,蔡明学,杨世元,李阳生. 2010

[19]优质长粒香型晚粳稻鄂香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朱彩章,龚伟华,杨国才,毛惠民,李斌,王小文,沈升,游艾青,汤俭民. 2021

[20]优良食味香型水稻新品种“吉粳816”选育与应用. 陈莫军,付胜,孟凡梅,付立中,孟维韧,周广春,朴日花,严永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