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作物残茬磷分子形态表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辛鸿娟
作者: 辛鸿娟;杨冬玲;韩超群;顾雪琪;杨建军;刘瑾;陈源泉;隋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磷;分子形态;液相磷-31核磁共振;作物残茬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7 期
页码: 2304-2308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物残茬还田对农业绿色发展和地力提升意义重大.我国作物残茬产量大,种类多,研究典型作物残茬中磷的赋存形态是预测其还田后作物有效性的前提.目前,液相磷-31核磁共振(31 P-NMR)是可在分子水平上表征磷素形态的主流分析技术.而利用该技术表征作物残茬磷素形态的已有研究有限,且主要采用不同磷化合物的化学位移进行图谱解析.由于某些有机磷的峰位置相邻,其化学位移受样品pH等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导致单纯依靠文献报道进行图谱解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并且识别出的有机磷种类偏少.该研究进行加标实验,选取典型作物残茬(玉米、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棉花),利用液相31 P-NMR技术表征了不同部位(茎叶、谷壳和种子)磷的分子形态及其含量.研究发现,所有供试作物残茬中总磷含量均为种子>谷壳>茎叶.NaOH-EDTA前处理对供试作物残茬总磷有较高的提取率(73%~139%),平均105%.根据加标试验的31 P-NMR图谱,供试样品中检测出的无机磷形态包括正磷酸盐、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有机磷包括植酸、α/β-甘油磷酸盐、单核苷酸,首次在作物残茬的正磷酸二酯组分中检测到脱氧核糖核酸;供试茎叶和谷壳中磷均以正磷酸盐为主,大约占NaOH-EDTA可提取磷的49.3%~71.6%,种子以植酸为主,占比达48.5%~82.9%;将正磷酸单酯和正磷酸二酯含量针对正磷酸二酯的降解产物进行矫正,发现作物茎叶中正磷酸二酯(17.1%~33.5%)高于正磷酸单酯(9%~13.5%),谷壳中正磷酸单酯和正磷酸二酯的百分含量分别为8.8%~23.2%及8.8%~24.6%,种子中则以正磷酸单酯为主(57.6%~82.9%).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作物残茬尤其茎叶秸秆还田后可能释放正磷酸盐和正磷酸二酯,作为有效磷源供给后茬作物吸收.该研究为作物残茬还田及农田磷肥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分类号: X712
- 相关文献
[1]一种高效有机结合态磷肥的多谱学分子形态表征. 刘瑾,杨建军,Yongfeng Hu,李菊梅,张秀,马义兵. 2018
[2]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3]作物残茬与生物篱组合对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 赵沛义,李焕春,妥德宝,潘学标,闫伟,段玉. 2009
[4]以作物残茬为生物篱在裸露农田营建防风带技术的研究. 妥德宝,赵沛义,段玉,李焕春,张晓霞. 2007
[5]绿洲农牧交错带作物茬地饲草资源参数的初步调查. 玛丽亚姆·司马义,玛丽亚·叶尔斯别克. 2000
[6]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赵沛义,妥德宝,任永峰,姚俊卿,李焕春,张君. 2014
[7]放牧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贾婷婷,袁晓霞,赵洪,杨玉婷,罗开嘉,郭正刚. 2013
[8]马铃薯“3414”施肥的效果. 张熙,石金芝,石乔龙. 2009
[9]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 钟敏,黄益宗,伍文,隋立华,贾炎. 2012
[10]土壤磷素解吸模型及其特征值的作物效应. 陈子聪,李娟,章明清,颜明娟,林琼,吴启堂. 2007
[11]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志雄,冯勇,胡达古拉,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孙峰成. 2009
[12]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猪场废水对无机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初探.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6
[13]氮磷钾对杂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张学友,金丽华,陈柏森,韩娟,冒宇翔. 2003
[14]内蒙古自治区黄灌区啤酒大麦蒙啤麦一号氮、磷、钾肥料及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杨文跃,包海柱. 2009
[15]日粮磷进食水平对西杂后备母牛日粮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申跃宇,曹琼,霍菁菁,乌达巴拉·其其格,王消消,姜军,黄洁,莫放. 2011
[16]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彭昀月,彭慧元,韩文轩. 2017
[17]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何天久,李其义,吴巧玉,吕树明,雷尊国,夏锦慧. 2014
[18]早熟黄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彭志良,赵泽英,王海,李裕荣,李莉婕,胡明文. 2007
[19]氮磷钾配施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陈林,朱青,陈正刚,李剑. 2009
[20]夏秋反季节莴苣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探. 刘毅,李桂莲,文林宏,王天文,钱晓刚.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有机和常规管理对茶园土壤固碳的影响-以林地为对照
作者:郑玉婷;黄鑫慧;李浩;王彪;李攀锋;崔吉晓;隋鹏;高旺盛;陈源泉
关键词:茶园;有机管理;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自然林地
-
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徐菊祯;张梦璐;何文清;隋鹏;陈源泉;崔吉晓
关键词:地膜覆盖;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Meta分析
-
金线莲杉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环境影响分析
作者:黄小云;黄秀声;陈源泉;林晓红;韩海东;冯德庆;罗涛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环境影响
-
不同经营主体地膜使用及回收处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菊祯;张梦璐;陈源泉;崔吉晓;何文清
关键词:地膜;经营主体;地膜回收;问卷调查
-
论根系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对土壤培肥的作用
作者:奚振邦;徐四新;杨建军
关键词:根系有机肥料;原位腐解;腐殖质;土壤培肥
-
基于二元Logistic与ISM模型的农户地膜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作者:徐菊祯;张梦璐;徐忆楠;何文清;陈源泉;崔吉晓
关键词:地膜回收;农户行为;二元Logistic模型;解释结构模型(ISM);影响因素;新疆
-
不同pH条件下典型有机磷核磁图谱差异性解析
作者:赵宇航;韩超群;刘瑾;夏星;王艺皓;杨建军
关键词:有机磷;pH;溶液磷-31核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