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品种缺失过敏蛋白的筛选和品种间过敏原性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美须

作者: 高美须;王传堂;许舒婷;牟慧;王梦莉;姜小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品种;过敏原;过敏原性

期刊名称: 花生学报

ISSN: 1002-4093

年卷期: 2020 年 49 卷 004 期

页码: 23-30

摘要: 本文研究了56个花生品种中8种主要过敏蛋白及其过敏原性的差异,为低致敏性花生的育种和消费提供支持.收集了33个中国花生品种和23个日本花生品种并统一种植,收获后进行花生品种间的致敏性差异性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了花生主要过敏原的种类和含量,用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各花生品种的致敏蛋白及其过敏原性.结果发现,过敏原Ara h 1在56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Ara h 2(20 kDa)和Ara h 3(14 kDa).中国花生品种中绥中大花生和沭阳大站秧缺失过敏蛋白Ara h 3(35 kDa),新金伏大、兴城大花生和如东碗儿青缺失过敏蛋白Ara h 3(24 kDa),日本花生品种JP-16与JP-19中过敏蛋白Ara h 3(24 kDa)缺失.用中国花生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间接ELISA试验,发现中国花生的过敏原性较日本花生强,这可能与所用的血清来源于中国病人有关.中国花生品种中致敏性最低的是铁岭四粒红,最高的是营口四粒红.日本花生品种中JP-10的致敏性最强,JP-6的致敏性最低.决定花生的致敏性强弱的因素复杂,单纯过敏条带的缺失或含量高低和花生致敏性并不存在线性关系.

分类号: S565.2037%TS201.6

  • 相关文献

[1]原料及热处理对花生致敏性的影响. 王烁,张春红,李淑荣. 2008

[2]电子束辐照对花生过敏原免疫原性及生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许舒婷,高美须,支玉香,潘家荣,李淑荣,王志东,刘超超,赵杰,兰丽平,徐迎阳. 2012

[3]甲壳类水产品主要过敏原致敏反应及免疫调控机制. 孙超,王彦波,傅玲琳. 2014

[4]中国对虾蛋白致敏小鼠模型构建及主要过敏原的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 傅玲琳,梁亚云,赵淑淑,王彦波. 2017

[5]辐照对蛋白质及过敏原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光宪,王辉,刘俊,涂宗财,马达,杨文华. 2017

[6]扫描电镜(SEM)观察蜜蜂螫伤研究蜂毒过敏死亡. 黄瑞亭,叶炯华,黄进华,姚莘. 1991

[7]铁蟹过敏原的分离、鉴定和快速纯化. 张明琦,支玉香,吕淑霞,李淑荣,董晓颖,潘家荣,高美须. 2009

[8]大豆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耀,邓瑞广,张改平,王方雨,李志西,胡骁飞. 2015

[9]免疫层析技术在食物过敏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郭开通,胡骁飞,孙亚宁,邢云瑞,王成宾,吴佳蓓,王琳,宋乾召,杨海涛,王耀. 2024

[10]葡萄酒生产中使用的食品过敏原及标识管理. 张颖超,李保国,刘丽萍. 2019

[11]蜂花粉致敏机制与脱敏技术研究进展. 陶宇逍,李强强,周桂华,吴黎明. 2022

[12]小麦γ-醇溶蛋白TaWG05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齐豫川,周正富,刘聪聪,吴政卿,晁岳恩,王美芳,何盛莲,李文旭,秦毛毛,雷振生. 2017

[13]蜂花粉过敏原识别及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过敏原的潜在应用研究进展. 尹舒婷,姜玉锁,李强强,吴黎明. 2022

[14]国外食品中麸质过敏原法规标准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范蓓,郑淼,田亚琼,李庆鹏,王锋,哈益明. 2010

[15]水产品中主要过敏原的研究与展望. 李风铃,李沂光,孙天乐,江艳华,姚琳,张亚南,翟毓秀. 2018

[16]辐照对中华绒螯蟹过敏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 廖涛,杨锴,耿胜荣,熊光权,陈玉霞,李新,鉏晓艳,白婵,程薇. 2015

[17]大豆(Glycine max(L.)Merr.)致敏蛋白Gly m Bd 30K检测方法及低致敏优异种质鉴定. 周明明,张明俊,王俊,邱丽娟. 2021

[18]植物脂质转运蛋白的研究. 李长生,赵传志,李爱芹,李兴圃,赵光敬,王兴军. 2009

[19]体外模拟淡水鱼小清蛋白对胃肠消化的影响(英文). 陶淼,梁提松,肖朝耿,刘明启,关荣发. 2016

[20]Tropomyosin基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水燕,徐增洪,周鑫.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