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发酵过程及营养元素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云超

作者: 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吴娱明;施英;刘凡;陈智毅;刘学铭;邹晓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蚕沙;发酵;营养;肥料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1 年 38 卷 09 期

页码: 84-85+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蚕沙发酵过程中pH值始终处于碱性状态,发酵开始后温度升高,1周后温度开始下降,并一直维持在40℃以上。发酵过程中有机质略有升高,全氮含量缓慢升高,C/N基本不变,有效氮含量降低后回升,全磷和全钾含量逐渐升高,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也随之逐步升高。从发酵阶段上看,新鲜蚕沙发酵1周后,发酵物温度在50~60℃,桑叶明显腐烂,但桑杆没有变化。发酵30d后,颜色变暗,嫩桑杆腐解,温度在45℃左右,蚕沙结块,微生物区系中有明显的优势种群,恶臭气味。发酵45 d后,温度在40℃左右,嫩枝条腐解,粗枝条不能腐解,颜色变黑,恶臭气味明显减少。发酵2个月后,温度下降为40℃以下,粗枝条未能腐解,蚕沙转化为块状物或者粉状物,恶臭消失,颜色黑,质地粘稠细腻,达到腐熟状态。通过肥料加工,制得3种肥料即粉状有机肥、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

分类号: S886.9

  • 相关文献

[1]发酵处理对不同来源蚕沙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试验. 陈乐乐,黄静,邝哲师,周鹏飞,刘吉平,邹宇晓,潘木水,廖森泰. 2018

[2]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朱永兴,陈福兴. 2003

[3]肥料着色有害无益. 邵建华. 2012

[4]桃氮素营养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李俊豪,解斌,李六林. 2020

[5]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2019

[6]蜂花粉发酵破壁技术及花粉营养蜜的研制. 袁耀东,陈黎红,吕丽萍. 2000

[7]菠萝皮渣发酵饲料特性及对营养的改善. 杨正楠,廖良坤. 2018

[8]蚕食药用价值开发现状与展望. 郭小补,廖森泰,刘吉平. 2007

[9]设施连作芦笋根腐及蚕沙治理效果. 王连平,谢昀烨,方丽,金立新,陈春华,王汉荣. 2019

[10]蚕沙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冉艳萍,杨琼,李丽,邢东旭,廖森泰. 2014

[11]家蚕的营养摄食特性及蚕沙的饲用价值. 杜周和,严旭,张智勇,粟思源,左艳春,刘彬斌,邹邦兴,王红林,寇晶,刘俊凤. 2021

[12]蚕沙的营养特征、处理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贾少炎,李袁飞,梅华迪,刘杰,贾新正. 2024

[13]快腐蚕沙对水稻生境及安全生长的影响. 夏旭,张野,李婷婷,陆冰梅,吕相沛,何丹,韦翔华,何铁光,李忠义. 2017

[14]利用桑枝屑与蚕沙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筛选研究. 刘冠卉,徐大宝,屠洁,蒋宁. 2009

[15]不同饲养模式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邹邦兴,张宇靖,卿圣环,蒋亚明,张友洪,肖文福,周安莲. 2023

[16]桑枝和蚕沙培养基栽培平菇营养成分分析. 鲍先巡,张彦,凌琳,杜畅,汪益华. 2011

[17]桑枝叶和蚕沙混合青贮前后营养变化及饲料价值评价. 李冬兵,黄先智,刘学锋,王一,沈以红. 2021

[18]蚕沙中产DNJ细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及桑提取物诱导其增产的研究. 牛葆鑫,辛向东,姜雪萍,张敏琪,徐雪明,李豪,张然,桂仲争. 2024

[19]不同通风条件对蚕沙堆肥化效果的影响. 李苹,付弘婷,张发宝,逄玉万,黄巧义,唐拴虎. 2015

[20]自动分离和搜集蚕沙的专利蚕架应用. 刘俊凤,刘彬斌,王晓芬.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