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平原春玉米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翠兰

作者: 李翠兰;张晋京;高强;王青贺;冯国忠;刘淑霞;王立春;赵兰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有机碳组分;胡敏酸;固态13C核磁共振;高产春玉米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3 年 27 卷 05 期

页码: 159-1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梨树县的春玉米高产示范田为对象,应用化学分析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组成特征,并与邻近的农民常规生产田(对照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的对照田相比,高产农田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均较高;<1mm各粒级干团聚体以及<2mm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通常也较高;高产农田土壤胡敏酸(HA)通常含有较低比例的烷基碳和烷氧碳以及较高比例的芳香碳和羰基碳,其腐殖化程度和脂族化程度较低而疏水化程度较高。上述结果说明,高产培育措施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品质。

分类号: S513`S153.6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还田下深松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高盼,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2]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及其演变.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周志刚,刘彦伶,张雅蓉. 2017

[3]树盘覆盖对早酥梨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赵德英,徐锴,袁继存,程存刚,闫帅. 2016

[4]有机培肥显著提升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安永齐,王小利,靳东升,郜春花,张强,洪坚平,徐明岗. 2020

[5]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刘晖,吴红艳,冯建,王智学,胡琴琴,于淼. 2024

[6]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艾然,何杰,林海忠,翁丽青,陈照明,马军伟,王强. 2024

[7]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固态~(13)C核磁共振研究. 张晋京,窦森,朱平,高洪军,宋祥云. 2009

[8]我国北方40个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 王晓慧,曹玉军,魏雯雯,刘双利,吕艳杰,刘春光,王永军,王立春. 2015

[9]一熟区高产春玉米潜在区域的分布特征. 王宏,张永恩,石全红,褚庆全. 2011

[10]土壤腐殖酸及其对重金属化学与生物行为的影响. 刘保峰. 2006

[11]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胡敏酸性质和组成的变化研究. 姚铁,池静波,刘启斌,江煜,张风云. 2001

[12]长期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的结构表征:热分析和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 李翠兰,王帅,张晋京,高强,王立春. 2013

[13]麦秸还田及配施化肥对暗棕壤腐殖质的影响. 周鑫. 2019

[14]应用XAFS研究草酸根和胡敏酸对As(V)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 罗磊,张淑贞,马义兵,谢亚宁,胡天斗. 2009

[15]土壤矿物和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解吸作用研究. 黄玉芬,刘忠珍,李衍亮,魏岚,杨少海. 2016

[16]应用XAFS研究草酸根和胡敏酸对As(Ⅴ)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 罗磊,张淑贞,马义兵,谢亚宁,胡天斗. 2009

[17]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林治安,赵朋. 2008

[18]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变化研究. 姚铁,李俊华,池静波,张风云,刘启斌. 2001

[19]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郭瑞华,靳红梅,常志州,王海候,孙小祥,沈明星,陆长婴. 2017

[20]免耕与常规耕作下黑土腐殖酸含量与结构的差异. 赵红,郑殷恬,吕贻忠,袁丽伟,曾宪楠.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