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邢芳芳

作者: 邢芳芳;邢芳芳;韩迎春;雷亚平;冯璐;王国平;杨北方;王占彪;李小飞;熊世武;范正义;杜文丽;辛明华;李亚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土壤温度;种植模式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219-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土壤温度影响着作物的生化过程,了解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探究如何提高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棉花生产潜力非常重要。【方法】对不同种植模式:单作棉花(MC)、麦套棉花(WIC)、麦后棉花(WDC)农田10―110 cm土层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并调查棉花的生育进程和各农艺性状。【结果】在5月下旬麦棉共生期,单作棉花的平均土壤温度比两熟棉田土壤温度高1~3℃。7月初,在10―40 cm土层两熟棉花土壤温度大于单作棉花土壤温度,40―110 cm正好相反。8月上旬,各种植模式棉花土壤温度差异缩小,单作棉花土壤温度稍低于两熟棉花的土壤温度。在9月中旬,两熟棉花的土壤温度低于单作棉花的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主要影响棉花出苗到现蕾和开花到吐絮期的持续时间,对现蕾到开花的持续时间影响不明显。土壤平均温度越高,该生育时期的持续时间越短。同一时期两熟棉花土壤温度的日最低温出现的时间要比单作棉花早1 h左右,而日最高温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土壤积温与生物量拟合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优化管理措施,如通过控制灌溉的时间和量来缓解土壤温度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提高苗期和开花到吐絮期的土壤积温对两熟棉花出苗和吐絮都是有益的。本文以期为不同种植模式的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2]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张立桢,林而达. 2003

[3]降解膜与PE膜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南宏宇. 2021

[4]降解地膜降解后对土壤增温保墒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崔磊,王斌,孙九胜,胡伟,周经纶,王金鑫,祁通,黄建,王新勇. 2018

[5]膜下滴灌土壤湿润范围对棉花根层土壤水热环境和根系耗水的影响. 李东伟,李明思,刘东,吕谋超,贾艳辉. 2015

[6]早期揭膜对棉花生育前期土壤水热微环境及其成铃的影响. 徐守振,马麒,孔宪辉,林海,李吉莲,陈红,宁新柱. 2021

[7]不同灌溉方式对覆膜棉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申孝军,孙景生,李明思,高阳,张寄阳. 2011

[8]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宿俊吉,宁新柱,林海,邓福军,李吉莲,刘萍,李连佳,冯县礼. 2011

[9]生物降解地膜对棉花温度、郁闭度、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冯欢,张凤华,何文清,刘琪,吕军,刘晓伟,张军. 2019

[10]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宁松瑞,左强,石建初,王数,刘忠山. 2013

[11]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张教海,吴勇刚,王孝刚,别墅,夏松波. 2019

[12]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2020

[13]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14]脱叶剂对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蒋从军,阿里甫·艾尔西,林涛,沙红,郑子漂,努尔曼古丽·吾甫尔,蒋争军,崔建平,郭仁松,王亮,张娜. 2023

[15]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王琼珊,张教海,夏松波,冯常辉,张友昌,秦鸿德,王孝刚,别墅. 2021

[16]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山东省棉花生产恢复性发展. 秦都林,聂军军,李维江,战丽杰,董合忠. 2022

[17]冀东滨海区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盐分变化及对出苗率的影响. 王秀萍,鲁雪林,张国新,刘雅辉. 2009

[18]棉花—萝卜套作模式研究. 李智峰,王树林,林永增,李伟明. 2008

[19]安徽阜阳马铃薯后直播早熟棉高产栽培技术. 王龙,周先林,胡成成,覃琴,赵丽,朱海勇. 2022

[20]灌溉制度对机采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峰,孙景生,刘祖贵,宁慧峰,强小嫚,申孝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