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SAMDC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蔡秋华

作者: 蔡秋华;张积森;刘文荣;饶进;翁笑艳;陈如凯;张木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斑茅;samdc;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福建稻麦科技

ISSN: 1008-9799

年卷期: 2009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17-20

摘要: 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samdc基因的cDNA为基础,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9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斑茅sam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43.281kDa。斑茅samdc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重组斑茅SAMD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高羊茅黔草1号SAMDC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曾庆飞,杨春燕,李小冬,吴佳海,王小利. 2015

[2]多胺生物合成途径中两个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吕焕青,王志敏,汤青林,田时炳,王永清,宋明. 2015

[3]采前外源多胺预处理对杏鲍菇内源多胺及乙烯的诱导分析. 黎春红,张雷刚,罗淑芬,周宏胜,胡花丽,邵彬,李鹏霞. 2023

[4]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以CsSAMDC基因表达分析为例. 张吉宇,王彦荣,南志标. 2009

[5]四川野生斑茅居群遗传结构的SRAP分析. 张瑜,鄢家俊,白史且,彭燕,梁绪振,张建波,张劲,胡超. 2015

[6]斑茅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刀志学,鄢家俊,张建波,常丹,白史且,陈智华,李达旭,游明鸿,张玉. 2013

[7]斑茅野生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建波,鄢家俊,白史且,张蕴薇,刀志学,李达旭,张昌兵,游明鸿,张玉. 2013

[8]斑茅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刀志学,白史且,陈智华,鄢家俊,张建波. 2013

[9]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王丽萍,蔡青,范源洪,陆鑫,Karen Aiken,马丽,刘新龙,夏红明. 2007

[10]Cd、Zn、Pb、Cu复合污染对斑茅生长及吸收富集的影响. 王天顺,陈伟,蒋文艳,杨玉霞,段维兴,王海军,李晓妤,廖洁,莫磊兴. 2020

[11]斑割复合体及其杂交后代的生物量及根系性状. 周珊,杨翠芳,黄玉新,周会,罗霆,段维兴,邓宇驰,李杨瑞. 2016

[12]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英文). 徐超华,陆鑫,马丽,刘新龙,刘洪博,苏火生,林秀琴,蔡青. 2015

[13]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rbcL基因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初步研究(英文). 张云武,龙火生,范源洪,姚永刚,蔡青,张亚平. 2002

[14]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 徐超华,陆鑫,马丽,刘新龙,刘洪博. 2014

[15]秋水仙素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姚丽,赵培方,赵俊,刘家勇,覃伟,吴才文. 2017

[16]斑割复合体BC_1材料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 张保青,周珊,杨翠芳,高轶静,段维兴,李杨瑞,张革民. 2018

[17]广西斑茅遗传多样性的SCoT标记分析. 张荣华,杨海霞,张革民,罗霆,高轶静,刘昔辉,段维兴,韦霖斌. 2014

[18]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及其与甘蔗F_1的GISH分析. 罗霆,林秀琴,张保青,周珊,杨翠芳,雷敬超,高轶静,段维兴,张革民,李杨瑞. 2017

[19]甘蔗、斑茅及割手密Ⅲ型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比较分析. 胡小文,姚艳丽,邢淑莲,徐磊,刘洋. 2015

[20]斑茅纤维液态酶解糖化工艺优化研究. 张树河,甘礼惠,潘世明,林一心,龙敏南.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