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y1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玉林

作者: 傅强;王锋;赖凤香;罗举;彭于发;张志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二化螟;大螟;致死效应;生态风险;cry1Ac基因;CpTI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6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543-548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分类号: S435.112.1

  • 相关文献

[1]转cryl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高玉林,傅强,王锋,赖凤香,罗举,彭于发,张志涛. 2006

[2]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隋贺,徐艳博,韩兰芝,陈法军. 2012

[3]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的共表达. 康保珊,张锐,潘登奎,王远,郭三堆. 2005

[4]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王锋. 2009

[5]浙江省二化螟不同种群和大螟对三唑磷的敏感性研究.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蒋学辉,胡萃,程家安. 2005

[6]水稻螟虫诱杀植物香根草的发现与应用. 鲁艳辉,郑许松,吕仲贤. 2018

[7]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处理对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 2006

[8]取食香根草后水稻螟虫对杀虫剂敏感度变化. 宋瑞雪,鲁涵,鲁艳辉,郑许松,吕仲贤. 2019

[9]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螟虫营养指标的影响. 薛钊鸿,鲁艳辉,郑许松,梁齐,吕仲贤. 2018

[10]四种鳞翅目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谱及基于RNAi的功能分析. 鲁艳辉,白琪,郑许松,田俊策,吕仲贤. 2019

[11]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陈晓娟,何树林,夏琼. 2010

[12]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孙建中,张建新,沈雪生. 1993

[13]转Cryl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 2012

[14]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潜在环境生物安全问题. 卢宝荣,傅强,沈志成. 2008

[15]转Bt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在虫压下的适合度差异(英文). 雷绍荣,刘勇,郭灵安,尹全,宋君,王东,常丽娟,刘文娟,周西全. 2012

[16]转Cry1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 2012

[17]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 佟洪金,刘勇,尹全,王东,宋君,陶李,常丽娟,刘文娟,李忆,雷绍荣,游米沙. 2011

[18]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英文). 刘勇,宋君,雷绍荣,尹全,王东,常丽娟,陶李,刘文娟. 2012

[19]不同虫压下转Bt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差异. 刘勇,佟洪金,尹全,陶李. 2012

[20]转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傅强,王锋,李冬虎,姚青,赖凤香,张志涛.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