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_1代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有厚
作者: 段有厚;邹剑秋;卢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正反交;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14 年 06 期
页码: 6-10
摘要: 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穗粒重表现出明显的群体超亲优势,按均值大小排顺序为:单株生物产量>穗粒重>株高>穗长>锤度>生育期。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生物产量、含糖量、穗粒重、株高、穗长和生育期6个性状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分类号: S566.5
- 相关文献
[1]甜糯玉米正反交F_1代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卢华兵,石丽敏,胡贤女,吕桂华,陈坚剑,郭国锦. 2015
[2]不同亲本细胞质源对甘蔗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 岑华飞,黄玉新,张荣华,刘昔辉,贤武,雷敬超,周珊,张革民. 2015
[3]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4]5个糜子品种的形态指标差异分析. 王瑞云,刘晓欢,申鸽子,霍阿红,王玉州,王海岗,秦香. 2013
[5]五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申鸽子,王瑞云,杨武德,荣二花,杨珍平,杨进文,王爱萍,秦香. 2013
[6]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抗旱相关性状变异分析. 李晓宇,张灿军,吴少辉,高海涛,张学品. 2017
[7]水、旱栽培条件下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严洪斌,郭咏梅,宋晶晶,吴云龙,黄平,卢义宣. 2008
[8]玉簪两个变异无性系与原种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熊敏,闫金华,王贤,卫尊征,周涤. 2014
[9]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姼,隋虹杰,葛占宇,王立新,成慧娟,潘映雪,严福忠. 2016
[10]贵州省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2019
[11]EMS诱变对高粱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范昕琦,王海燕,聂萌恩,赵兴奎,张一中,杨慧勇,张晓娟,梁笃,段永红,柳青山. 2020
[12]不同种植环境和密度对机械化栽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詹鹏杰,平俊爱,楚建强,李燕. 2019
[13]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于纪珍,王瑞,詹鹏杰,平俊爱,张福耀. 2017
[14]密度和施肥对茅粱1号高粱光合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董亚兵,彭亚姝,李魁印,田山君,徐如宏,吴传玺,任明见. 2021
[15]基于农艺性状指标的山西高粱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构建. 李萌,秦慧彬,王宇楠,穆志新,杜慧玲. 2021
[16]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海燕,史红梅,周福平,杨彬,李爱军. 2021
[17]43份高粱恢复系农艺性状鉴定及评价. 赵文博,柳青山,张一中,范昕琦,周福平,张晓娟,杨慧勇,梁笃,郭琦. 2017
[18]烯效唑浸种处理对川糯粱1号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石丽敏,吕学高,刘新华,宋费玲,朱正梅,曹春信,卢华兵. 2022
[19]土壤不同养分条件下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桂香,王呈祥,高儒萍,王丰林,宋旭东. 2000
[20]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和桃蛀螟危害的影响. 张华文,刘宾,王海莲,陈桂玲,陈二影,秦岭,杨延兵,管延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减氮增施DMPP对高粱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作者:王佳旭;张飞;张旷野;柯福来;王艳秋;卢峰;朱凯
关键词:高粱;氮肥减施;硝化抑制剂;干物质;氮素利用率
-
高粱抗蚜虫种质评价及抗性机理解析
作者:王佳旭;李月婷;王艳秋;卢峰;张飞;王金阳;朱凯
关键词:高粱;蚜虫;种质;生理代谢
-
高粱骨干系株高基因Dw1、Dw2、Dw3检测与评价
作者:吴晗;张旷野;邹剑秋;朱凯;张飞;卢峰;马作斌;段有厚
关键词:高粱;株高;矮化基因;株高基因;Dw
-
不同肥料施用方式对盐碱地高粱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旷野;张飞;刘兴;王佳旭;柯福来;卢峰
关键词:高粱;盐碱地;有机肥;光合作用参数;产量
-
春播早熟酿造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分析
作者:王艳秋;张飞;王佳旭;朱凯;郭晓雷;邹剑秋
关键词:高粱;早熟;产量;品质;生态适应性
-
不同高粱品系籽粒淀粉的构成与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柯福来;张旷野;朱凯;邹剑秋
关键词:高粱;淀粉;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
酿酒专用糯高粱辽糯10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张飞;邹剑秋;卢峰;张志鹏;朱凯;王艳秋
关键词:酿酒;高粱;辽糯10;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