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新杰

作者: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高温胁迫;育性;自交结实性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4 期

页码: 534-5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的遗传差异分析. 李德文,王瑞,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12

[2]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2003

[3]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2006

[4]花叶性状在油菜杂交种纯度控制中的应用. 倪西源,黄吉祥,柳寒,潘兵,赵坚义. 2017

[5]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6

[6]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2002

[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双低高油杂交种核优46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凤祥,胡宝成,吴新杰,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范志雄,江莹芬. 2011

[8]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F_1衍生后代的育性及性状变异.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 1993

[9]甘蓝型油菜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张洁夫,傅寿仲,盖钧镒. 2000

[10]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1]Bna-novel-miR311-HSC70-1模块调控甘蓝型油菜响应热胁迫的机制. 鲁海琴,陈丽,陈磊,张盈川,文静,易斌,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 2020

[12]杜鹃花杂交、自交及开放授粉结实性研究. 刘晓青,苏家乐,李畅,刘晓宏. 2010

[13]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Ms1)精细定位. 江莹芬,陈凤祥,李强生,胡宝成,吴新杰,侯树敏,范志雄,费维新,荣松柏. 2011

[14]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15]部分梨花粉育性和特性的研究. 刘晶,杨巍,徐铭,周仲威. 2012

[16]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7]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缺绿及恢复的研究初报. 邵明波,白俊霞. 2000

[18]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19]江苏省杂交粳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20]亚麻雄性不育系后代遗传规律探讨──Ⅰ.侧交.兄妹交.回交后代育性表现. 张辉,王宜林,张慧敏,丁维.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