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微集水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良山

作者: 冯良山;孙占祥;肖继兵;杨宁;白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集水;玉米;生长发育;半干旱区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1 年 29 卷 03 期

页码: 118-121+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垄覆膜沟覆膜种植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三种一元或二元微集水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微集水技术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2.7~3.1个百分点,垄覆膜沟覆膜种植和垄覆膜沟种植能够缩短玉米的出苗时间1~3 d,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会延长玉米出苗时间2 d。相对于传统种植模式,生育前期垄覆膜沟覆膜种植和垄覆膜沟种植能够促进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增长,促进干物质积累,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生育前期生长缓慢,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处于最低值,生育中后期生长速度加快。垄覆膜沟覆膜种植由于提前生育进程和高温等原因,出现了早熟或早衰迹象,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迅速,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则能降低叶面积和叶绿素下降速度,延缓叶片衰老。微集水各种覆盖方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尤以垄覆膜沟覆膜种植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增产幅度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35.38%和30.41%。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曹敏建,侯志研,惠成章,刘洋,李金凤. 2009

[2]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3]西部半干旱区旱作玉米农田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王鹏文,田海云,杨双,肖文清. 1993

[4]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边秀芝,郭金瑞,阎孝贡,刘剑钊,任军. 2010

[5]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 2009

[6]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王蒙,徐晨,刘志全,王立春. 2019

[7]半干旱区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闫伟平,边少锋,张丽华,谭国波,赵洪祥,孟祥盟,孙宁. 2019

[8]吉林西部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兴吉,刘松涛,程松,张畅,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任军,刘卓,蔡红光. 2022

[9]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一次性机械化施肥研究(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孟祥盟,孙宁. 2018

[10]覆盖淀粉—聚乙烯膜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笳,周柏玲,安鸣,邓晓燕,丁玉川,黄学芳,王东峰,赵联甲. 1997

[11]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12]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及补灌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郑立龙. 2015

[13]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LIU Hui-tao,高玉山,DOU Jin-gang,毕业莉,HE Yu-ping. 2008

[14]玉米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相关性分析. 戴凌燕,刘玉涛,殷奎德,王宇先,迟莉,张树权. 2017

[15]半干旱区玉米不同叶位光合特征研究. 常莹,闫伟平,李程,吴春胜,边少锋. 2014

[16]半干旱区玉米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 任军,刘慧涛,高玉山. 2007

[17]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18]静宁县半干旱区玉米“3414”肥效试验初报. 王琳,杨蕊菊. 2014

[19]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增强玉米抗旱力及增产技术研究. 孙毅,高玉山,朱知运,崔汉成,宁连荣,闫孝贡. 2002

[20]半干旱区玉米行距调整增密对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洪君,王楠,胡宇,栾天宇,孙孟琪,梁烜赫,赵鑫,栾天浩,代永刚,陈宝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