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分泌型和跨膜蛋白分子T辅助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雷

作者: 陈雷;隋传宇;陈虹;邵东华;杨健美;苑纯秀;冯新港;林矫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分泌型蛋白;Th细胞表位;反向疫苗学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09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高效安全的血吸虫分子疫苗的研发,由于发现保护性抗原遇到挑战,一直难以取得突破。分泌型和跨膜蛋白分子可直接与宿主免疫系统作用,可能成为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本研究采用反向疫苗学策略,开展日本血吸虫分泌型和跨膜蛋白.Tb细胞表位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鉴定,旨在探索筛选日本血吸虫保护性T细胞抗原或表位的新途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日本血吸虫期别差异基因的Th细胞表位预测及串连多表位的原核表达. 陈进新,苑纯秀,冯新港. 2007

[2]日本血吸虫童虫期体被蛋白Th细胞表位预测及初步鉴定. 陈雷,杨健美,陈虹,苑纯秀,邵东华,冯新港,林矫矫. 2009

[3]兔出血症病毒VP60抗原优势区和Th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力测定. 孟春春,程英杰,李传峰,王玢瑸,缪秋红,陈宗艳,吴润,刘光清. 2014

[4]猪水泡病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二级结构和淋巴细胞表位的预测. 郑海学,刘湘涛,尚佑军,刘光清,白兴文,罗静初,谢庆阁. 2005

[5]反向疫苗学在猪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缪芬芳,白方方,王海燕,刘茂军,熊祺琰,冯志新,邵国青. 2011

[6]反向疫苗学及其应用前景. 刘光清,郭建宏,刘在新,谢庆阁. 2005

[7]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何延华,黄新,薄新文,钟发刚,韩猛立,陈南颖,王新华. 2012

[8]血吸虫反向疫苗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冯新港,隋传宇,苑纯秀,邵东华,陈进新,林矫矫. 2007

[9]编码日本血吸虫CIAPIN1 cDNA的克隆及其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罗荣,于金波,周春景,杨德浩,程国锋. 2011

[10]日本血吸虫Sj22.6-LHD-Sj23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付媛,卢福庄,石团员,顾昀,俞国乔,陆国林,张雪娟. 2010

[11]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筛选噬菌体展示抗原对小鼠血吸虫病免疫效果观察. 何金桃,金亚美,刘金明,吴启进,宋震宇,石耀军,岳城. 2009

[12]18日龄日本血吸虫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李勉,金亚美,刘金明,程国锋,石耀军,张龙现,蔡幼民,林矫矫. 2009

[13]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原表位与霍乱毒素B亚基融合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的表达. 徐玉梅,曹士德,朱传刚,张世清. 2019

[14]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8ku GST免疫刺激复合物对小白鼠的免疫试验. 刘金明,叶萍,傅志强,蔡学忠,石耀军,陈永军,林矫矫,王美,林邦发,施福恢. 1999

[15]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1,7kD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金亚美,林矫矫,张亮,傅志强,吴祥甫,周元聪,蔡幼民. 2002

[16]日本血吸虫28KD GST基因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的表达. 田锷,杨冠珍,蔡幼民,施福恢,吴祥甫. 1997

[17]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膜相关蛋白基因的克论. 蔡学忠,林矫矫,杨冠珍,施福恢,沈纬,蔡幼民,吴祥甫. 1999

[18]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Sj GST Paramyosin和Sj 23对绵羊的保护性免疫试验. 施福恢,沈纬,田锷,叶萍,蔡学忠,钱承贵,林邦发,傅志强,刘金明,石耀军,陈永军,李浩,张正达,吴祥甫,蔡幼民,Taylor M,Huggins M C,Bickle Q D. 1997

[19]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组分的免疫学特异性分析. 唐天才,石团员,袁东波,侯巍,莫茜,尹杰,阳爱国,郭莉,郝力力. 2020

[20]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和童虫抗原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初步分析. 沈元曦,张祖航,韩宏晓,傅志强,洪炀,林矫矫.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