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酱油呈味物质及其来源分析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钟斌
作者: 钟斌;徐雅芫;万娅琼;刘坤;荆丰雪;李梅青;程江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发酵工艺;酿造酱油;呈味物质;来源分析;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中国调味品
ISSN: 1000-9973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200-2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酱香独特,滋味鲜美,是中式菜肴中最主要的调味佐料之一,其具有丰富饱满的鲜、甜、咸、酸等口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酿造酱油中的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主要综述了酿造酱油的呈味物质及其来源分析等,为后续研究酿造酱油呈味物质和品质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分类号: TS264.21
- 相关文献
[1]食用菌中呈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曹世宁,陈相艳,崔文甲,弓志青,李大鹏,王文亮. 2016
[2]酿造酱油呈色机制及色泽评价研究进展. 陈敏,韩小丽,蒋予箭,励建荣. 2009
[3]酵母菌对酿造酱油风味形成的影响. 徐高丹,陈敏,蒋予箭. 2011
[4]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污染特征. 张石云,宋超,张敬卫,齐延凯,汪倩,陈家长. 2018
[5]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 罗友进,韩国辉,余端,李燕,廖敦秀,谢永红,魏朝富. 2018
[6]奶牛场牛奶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的来源分析. 党富民,孙凤霞,卢春霞,谢勇,罗小玲. 2016
[7]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陆安祥,孙江,王纪华,董文光,韩平,张国光,王开义,潘立刚. 2011
[8]贵州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分析. 周顺珍,赵华富,周国兰,龚雪,郭灿. 2014
[9]不同茶树品种雨花茶适制性评价及其呈味特征研究. 艾仄宜,穆兵,李松,唐君,万青,李荣林,杨亦扬. 2021
[10]不同时期正安白茶呈味物质变化及滋味评价. 沈强,张小琴,许凡凡,刘忠英,潘科,何萍,刘晓霞,郑文佳. 2020
[11]香菇失香突变菌株的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 余昌霞,赵妍,陈明杰,杨焕玲,奚莉萍,汪虹,查磊. 2019
[12]不同茶季采制玉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的比较. 叶阳,陈小强,唐东东,苏丽慧,尹军峰. 2008
[13]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14]杏鲍菇子实体及其下脚料的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研究. 李晓贝,杨焱,周峰,陈万超,刘艳芳. 2015
[15]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松辽黑猪肉品质和呈味物质的影响. 刘笑笑,钟昊,王蕾,刘丽宅,赵云辉,金香淑,李娜. 2024
[16]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王士稳,梁萌青,林洪,王家林,常青. 2006
[17]食用菌呈味物质及其检测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于梓芃,李宁阳,弓志青,王文亮,贾凤娟,崔文甲,徐宗海,宋莎莎,李永生. 2024
[18]太平洋柔鱼中呈味物质的抽提方法比较. 石建高,钟文珠. 2002
[19]柔鱼不同部位的呈味物质含量比较. 石建高,钟文珠,陶礼民. 2002
[20]牡蛎中营养、呈味及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李旭东,彭吉星,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赵新楠,冯志华,谭志军.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白鲜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作者:沈宝宇;孙文松;张天静;刘坤
关键词:白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病原鉴定;BX69-1
-
乳酸菌在蔬菜发酵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郑超;侯信哲;陈天花;刘彩丽;朱宗河;徐雅芫;周可金;张付贵
关键词:乳酸菌;蔬菜发酵;作用机制
-
细辛篮状菌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室内防控药剂筛选
作者:刘坤;孙文松;张天静;沈宝宇;李晓丽
关键词:细辛;叶枯病;致病性测定;多基因位点分析;药剂筛选
-
酿造调味品中生物胺分析与控制研究进展
作者:钟斌;徐雅芫;万娅琼;荆丰雪;李梅青;盛新颖;程江华
关键词:生物胺;酿造调味品;检测技术;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大豆肽的功能活性及在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
作者:程娟娟;程江华;蔡永萍;万娅琼;徐雅芫
关键词:大豆肽;功能;食品加工;应用
-
发酵豆制品中氨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作者:李冬琪;程江华;万娅琼;尤逢惠;徐雅芫
关键词:氨肽酶产生菌;乳酸片球菌;发酵条件优化
-
辽藁本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天静;孙文松;沈宝宇;刘坤
关键词:辽藁本;根腐病;茄镰孢菌;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