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SPME/GC×GC-TOFMS/OAV不同栗香特征绿茶关键香气组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铭铭
作者: 张铭铭;尹洪旭;邓余良;姚月凤;江用文;滑金杰;袁海波;杨艳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栗香绿茶;气味活度值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44-25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3类典型栗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对关键香气组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类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共鉴定出79种共有香气组分,其中萜烯类较多,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基于OAV不小于1,共筛选出12种关键香气组分,其中己醛、1-辛烯-3-酮、β-紫罗兰酮在3类典型栗香绿茶中OAV均不小于10,特别是1-辛烯-3-酮在3类典型栗香绿茶中OAV均超过100;以OAV结果为基础,在模拟体系中添加相同浓度和比例的关键香气组分进行香气重构,3类典型栗香重构样与对照样的夹角余弦值均在0.97以上。本研究明确了12种关键香气组分对栗香绿茶特征香气的贡献作用,并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为绿茶赋香物的定性及量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72.51`O657.63
- 相关文献
[1]青砖茶初制、渥堆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刘盼盼,郑鹏程,王胜鹏,龚自明,滕靖,高士伟,王雪萍,叶飞,郑琳. 2017
[2]信阳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尹鹏,王子浩,刘盼盼,刘威,杨转,郭桂义. 2019
[3]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郑鹏程,刘盼盼,龚自明,王胜鹏,滕靖,王雪萍,叶飞. 2017
[4]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春闺乌龙茶香气成分. 钟秋生,朱荫,林郑和,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陈常颂. 2020
[5]六堡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穆兵,朱荫,马士成,张悦,曹中环,于翠平,林智,吕海鹏. 2017
[6]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同步快速检测蔬菜中64种农药残留. 姜俊,李培武,谢立华,丁小霞,李英,王秀嫔,汪雪芳,张奇,管笛. 2011
[7]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春闺与铁观音乌龙茶品质研究. 余文权,李鑫磊,钟秋生,林郑和,单睿阳,陈志辉,陈常颂. 2022
[8]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冷榨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周琦,魏长庆,黄凤洪,贾潇,张敏. 2018
[9]湖北优良茶树品系绿茶香气成分分析. 马林龙,刘艳丽,曹丹,龚自明,刘盼盼,金孝芳. 2019
[10]不同酵母对脐橙果酒品质的影响. 胡小琴,刘伟,许弯,胡梓妍,戴润平,张菊华. 2021
[11]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12]生、熟浆工艺包浆豆腐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杨玉美,汤鹏宇,黄道梅,孟繁博,林茂. 2024
[13]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14]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15]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16]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17]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18]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龚雪,周顺珍. 2015
[19]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20]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作者:谢佳灵;陈佳瑜;袁海波;王立磊;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舌;代谢组学;滇红茶汤;非挥发性组分
-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作者:陈红平;蔡晓明;吴正浩;袁海波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生产;高通量精准检测;风险评估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分析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吴仕敏;余勤艳;朱佳依;滑金杰;沈帅;江用文;袁海波;李佳
关键词:工夫红茶;揉捻转速;风味品质;内质成分;代谢组学
-
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作者: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关键词:萎凋;冷冻;摇青;红茶
-
水中离子对茶汤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铭铭;尹军峰
关键词:水中离子;茶汤风味;影响机制
-
基于智能感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滇红工夫茶汤综合感官品质评价
作者:陈佳瑜;袁海波;沈帅;邓余良;刘政权;谢佳灵;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滇红工夫茶汤
-
不同毛火程度绿茶的品质成分及感官风味比较
作者:吴荣梅;滑金杰;袁海波;叶浩;汪永奇;余秀宏;王近近;余书平
关键词:绿茶;毛火程度;含水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