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志斋
作者: 刘志斋;吴迅;李永祥;丁晓雨;王凤格;石云素;宋燕春;赵久然;黎裕;王天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族;SSR;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6 期
页码: 3101-3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DNA水平的分子评价,明确中国玉米9个种族的遗传变异,并揭示各种族之间的遗传关系与群体分化特性,为中国玉米种族的形成与演变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种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个SSR标记,对基于中国库存玉米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的224份代表性材料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所有标记的片段长度数据后,利用Power Marker软件(V3.25)中的Summary模块计算224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与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并通过重取样策略,利用Wilcoxon秩和测验分析了9个种族在相同样本容量水平上3个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差异水平。利用Power Marker软件中的Phylogeny模块计算了9个种族的欧氏距离,并以此进行种族的聚类分析;利用该软件中的Structure模块对9个种族进行分子变异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并计算各种族的群体分化系数(FST),以此进行各种族群体分化检测。【结果】55个SSR所检测到的中国9个玉米种族的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与PIC等3个多样性参数的幅度分别为4.42—7.64个/位点、0.5788—0.6532与0.5334—0.6117,平均值依次为11.53个/位点、0.6315与0.5953。西南黄色硬粒种族与衍生种族的平均等位变异相对较高,但基于重取样的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种族在这3个多样性参数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9个种族分成了3个类群,其中爆裂种族形成1个独立类群,3个北方种族形成1个类群,剩下的5个种族(3个西南种族、1个糯质种族、1个衍生种族)形成1个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种族之间的分子变异程度约为3%,远小于这些种族内部所检测到的分子变异(50%)。9个种族的群体分化系数(FST)为0.29%—7.63%,其中,西南白色硬粒种族与南方糯质种族、西南马齿种族与西南黄色硬粒种族、西南马齿种族与衍生种族之间的FST均相对较小,分别为0.29%、0.70%与0.80%,说明其遗传关系更近。【结论】在长期的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过程中,中国玉米9个种族蕴藏丰富的遗传变异。西南白色硬粒种族与糯质种族之间的分化程度远低于其他种族,前者在糯玉米资源的起源进化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西南黄色硬粒种族和西南马齿种族与衍生种族之间的分化程度很低,表明这2个种族对衍生种族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利用SSR标记对新疆主栽玉米杂交种SC704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检测. 李蓉,于永涛,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08
[2]利用SSR标记检测玉米杂交种丹玉39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黄长玲. 2009
[3]蓖麻杂交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王力军,严兴初. 2012
[4]湖北省梨地方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田瑞,胡红菊,张靖国,陈启亮,杨晓平,范净. 2013
[5]用SSR标记分析‘赞皇大枣’遗传变异. 高姣,刘君,申连英,褚新房,徐超群,杜增峰,李登科,王哲,张振东. 2015
[6]玉米自交系48-2和R08辐照后代M_3株系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石海春,柯永培,袁继超,余学杰. 2011
[7]热带Suwan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郭国亮,李培良,张乃生,钮笑晓,张志慧,赵建峰. 2001
[8]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 周文期,周玉乾,刘忠祥,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杨彦忠,寇思荣. 2019
[9]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孙志超,荆绍凌,张志军,周小辉,岳尧海,张建新,任军. 2008
[10]热带玉米耐低氮性状的遗传变异(英文). 陈泽辉,A.L.Carpena. 2000
[11]四川省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康继伟,张彪,王忠烈. 2003
[12]卫星搭载后玉米诱变系的SRAP分析.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 2011
[13]玉米秃尖性状的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分析. 李文才,孟昭东,张发军,孙琦,穆春华. 2008
[14]两种凝胶电泳系统对SSR标记多态性的影响. 李新海,焦少杰,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2001
[15]玉米SNAC基因的遗传变异及耐旱性调控. 李国君,马艺文,徐丹阳,吴永波,宋洁,王楠,郝转芳,赵娟. 2017
[16]四川省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和相关性研究. 康继伟,张彪. 2007
[17]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刘迪,兰进好. 2013
[18]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永坤,李新海,肖木辑,李明顺,苑森行,王向东,张世煌. 2006
[19]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 2007
[20]玉米SSR分子标记技术操作规程的优化. 王伟,杨文鹏,关琦,张文龙,戴保威.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百八十七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穗部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作者:李清超;杨珊;张登峰;刘建新;孙开利;吴迅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穗部性状;多样性分析;系统聚类
-
播种期降水偏多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何泽威;丁晓雨;徐劲松;叶鹏;贺继奎;程勇;许本波;张学昆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降雨量;渍害;温度;减产;农艺性状
-
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耐热性的差异比较
作者:徐田军;吕天放;李自豪;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关键词:高温;玉米;亲本自交系;耐热性
-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表型性状评价
作者:王栋;郭爽;聂蕾;何玥;涂亮;蒋喻林;刘鹏飞;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吴迅;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性状评价;SNP标记
-
干旱条件下玉米转座子插入关联的表观调控分析
作者:高晨曦;郝陆洋;胡悦;李永祥;张登峰;李春辉;宋燕春;石云素;王天宇;黎裕;刘旭洋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抗旱性;转座子;DNA甲基化;转录组
-
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作者:赵玳琳;吴石平;何海永;吴迅;谭清群;李继业;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E. sorghinum;E. dendrobii;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鉴定
-
油菜对超高密度直播的响应与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作者:贺继奎;程勇;何泽威;丁晓雨;叶鹏;许本波;徐劲松;张学昆
关键词:油菜;密度;播种量;产量;回归分析;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