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兴国
作者: 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辛志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遗传转化;选择标记;基因型;筛选程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1 年 34 卷 02 期
页码: 128-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影响小麦遗传转化的因素很多,如基因型、转化方式、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和筛选标记,以及转化后的有效筛选。为此,对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载体上的 NPTⅡ筛选标记基因.G418的适宜用量为 25~50mg/L,而不能用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针对载体上的Bar基因筛选标记,PPT或Bialophos的适宜用量为 3~5mg/L,针对载体上的 Hpt筛选标记基因,潮霉素的适宜用量为 100~150mg/L;从 25个小麦基因型中,筛选到了扬麦158和扬麦10号等几个幼胚培养力比较高的基因型;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剂浓度的合理变化对于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是有益的。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遗传转化中优良受体基因型及L-PPT适宜浓度的筛选. 李鹏,张磊,胡琳,高崇,余大杰,许为钢. 2008
[2]水稻基因枪转化过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 林鸿生,华志华,卢德赵,高振宇,颜美仙,钱前,黄大年. 2001
[3]新型筛选标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郭倩倩,孙熙森,唐益雄,吴燕民. 2011
[4]宁夏枸杞潮霉素抗性浓度筛选研究. 樊云芳,刘露露,张晶,罗青,张波,曹有龙. 2022
[5]基因枪法获得无选择标记的1Dx5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 王勇,覃建兵,范玲,祝长青. 2013
[6]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 刘越,孔秀英,吴佳洁,肖建会,刘旭. 2006
[7]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 刘越,孔秀英,吴佳洁,肖建会,刘旭. 2006
[8]基因型和激素对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再生的影响. 蒋敏华,黄先群,李丽,李云,杨清. 2007
[9]菜豆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韩启厚,古瑜,于海龙. 2013
[10]豌豆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张丽娟,杨晓明,王昶,陆建英,闵庚梅. 2016
[11]适用于4种玉米基因型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探讨. 梁业红,叶兴国,张世煌. 2007
[12]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因素的研究. 王凤敏,李涛,王运杰,荆慧贤,史晓蕾,张孟臣,邸锐,蒋春志. 2011
[13]Bt与EoNPV合理混配的筛选程序. 殷向东,徐健,刘琴,肖强,唐美君,苏建坤. 2005
[14]基于污染控制的小麦品种氮磷钾吸收与移除特征研究. 盛婧,张鹏,孙国锋,王鑫. 2015
[15]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和成熟期耐低氮性的比较.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高润红,郭桂梅. 2014
[16]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17]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何家泌,马万杰. 1987
[18]陕西小麦籽粒硬度及其基因型分析. 张晶,张晓科,王可珍,梁强,付晓洁. 2011
[19]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抗旱抗盐性比较研究. 许兴,郑国琦,邓西平,徐兆桢,刘振荣. 2002
[20]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效应及优良基因型筛选. 吕学莲,白海波,蔡正云,董建力,高晓原,陈雪,李树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作者:叶兴国;林志珊;王轲;唐华丽;韩志阳
关键词:小麦;生物技术;基因挖掘;遗传改良;种质资源
-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小麦进展
作者:于美;唐华丽;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基因编辑;种质资源
-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作者:贾子苗;邱玉亮;林志珊;王轲;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近缘种属;外源基因引渗;遗传改良
-
基于小麦SNP芯片对簇毛麦6V#2和6V#4染色体及其与小麦6A、6D染色体的多态性分析
作者:许志英;王佰翠;马晓兰;贾子苗;叶兴国;林志珊;胡汉桥
关键词:小麦;簇毛麦;异代换系;小麦SNP芯片;多态性
-
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发展与创新
作者:陈海强;刘会云;王轲;张双喜;叶兴国
关键词:单倍体诱导;雄核发育;雌核发育;单倍体诱导系
-
基于簇毛麦No.1026转录组的SSR序列分析及其PCR标记开发
作者:陈竟男;马晓兰;王振;李仕金;谢皓;叶兴国;林志珊
关键词:簇毛麦;转录组;EST-SSR;异染色体系;染色体定位;遗传多样性
-
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作者:张伟;尹米琦;赵佩;王轲;杜丽璞;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花药;幼胚;成熟胚;组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