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买春艳

作者: 买春艳;李洪杰;刘宏伟;杨丽;于立强;周阳;张宏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北方冬麦区;产量性状;穗分化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773-7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对该麦区10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10个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45和0.08。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间产量潜力差异较小,高产品种(>9 000kg·hm-2)的成穗数均为中等偏多型。品种间幼穗分化进程有明显差异,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一般表现为前期发育慢,后期发育快,个别品种的各个时期发育均慢;黄淮冬麦区南片多数品种则表现为各个时期发育都较快,个别品种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快。对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不同等位变异检测发现,除了Vrn-D1,10个供试品种在其他已知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座Vrn-A1、Vrn-B1、Vrn-B3和Ppd-D1上含有相同的等位变异。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北方冬麦区高肥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孙芳华,曾启明,范家骅. 1992

[2]小麦品种穗分经差异与早熟性关系的研究. 安林利,徐兆飞. 1994

[3]多小穗小麦新种质86-1幼穗发育遗传分析. 张庆玉,王芬,李金秀,杨武云. 2002

[4]小麦品种早熟性研究进展. 刘树玉,李新华,王文美,井立玲. 1997

[5]小麦的穗分化与温光反应. 曹广才,吴东兵,王士英,贺万桃. 1989

[6]加强小麦管理防冻减灾夺丰收. 赵广才,丁斌,吕修涛. 2008

[7]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孙智开,王石惠,钟太秀. 1988

[8]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_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温明星,李东升,胡芳芳,陈琛,曲朝喜. 2018

[9]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利华,许梅芬. 1997

[10]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文才,李涛,陈于和,李兴锋,王洪刚. 2005

[11]AMMI模型在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 姚霞,李伟,颜泽洪,魏育明,伍铃,郑有良. 2005

[12]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杜小凤,王伟中,顾大路,吴传万,杨文飞,朱云林. 2019

[13]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响应. 岳俊芹,张素瑜,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葛胜修,王汉芳,张德奇,杨程,时艳华,秦峰. 2021

[14]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张耀元,张俊杰,胡卫国,李俊,王长有,张宏,陈春环. 2020

[15]百农207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干物质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欧行奇,王永霞,李新华,乔红,王紫娟,欧阳娟. 2020

[16]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刘若楠,姬虎太,王敏,马小飞,李晓丽,那冬晨. 2020

[17]基于经济型低空无人机对小麦重要产量表型性状的多生育时期获取和自动化分析. 丁国辉,许昊,温明星,陈佳玮,王秀娥,周济. 2019

[18]优质旱地小麦品种“云麦42”的高产稳产性. 刘丽,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杨金华. 2000

[19]小麦F_2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选择效果. 汪建来. 1991

[20]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王法宏,杨洪宾,徐成忠,李升东,司纪升.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