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羽飞

作者: 张羽飞;刘铁良;郑明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化学法;植物油;抗氧化;家庭储存

期刊名称: 中国油脂

ISSN: 1003-7969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79-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曝光、高温(60℃)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E。植物油在低温(20℃)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分类号: TS225.1

  • 相关文献

[1]酶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 赵洁,王雪妍,王督,喻理,马飞,方梦雪,宫智勇,张良晓,李培武. 2024

[2]复合抗氧化剂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的抗氧化研究. 赵艳芳,盛晓风,尚德荣,张媛,翟毓秀. 2019

[3]硫辛酸衍生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进展. 孙腾,徐刘佳,郑明明. 2020

[4]绿原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宋帅涛,张逸,张羽飞,钟华英,金静,郑明明. 2024

[5]羊血亚铁血红素的酶法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韩晴,王维婷,王守经,柳尧波,杜鹏飞,温蕾,江利华,马艳丽. 2023

[6]化学法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发酵法提取柠檬皮膳食纤维的研究. 欧阳玲花,冯健雄,李思明,张雪梅,蒲彪. 2008

[7]酸碱结合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纤维素乙醇转化率的影响. 段晓健,居学海,张长波,王景安,刘仲齐. 2013

[8]立式全混合日粮搅拌机混合均匀度检测方法研究. 郑会超,黄新,杨金勇,洪巍,李文珍,顾春梅,严羽,郑开之,蒋永清. 2018

[9]乙醇浓度对提取灵芝三萜含量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活性. 徐锦,汪雯翰,杨妍,韩伟,唐传红,杨焱,刘艳芳,张劲松,贾薇. 2020

[10]棉籽蛋白质饲料猪消化能估测模型的研究. 曾福海,赵峰,张宏福,唐湘方,李长忠. 2007

[11]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赖红星,万霞,江木兰. 2010

[12]椰蓉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 宋彦博,张玉锋,赵松林,王志煌. 2016

[13]花生多肽制备技术的实验研究. 张伯寅,李荣林. 2009

[14]柑桔囊衣脱除技术进展. 张俊,程绍南,夏其乐,陆胜民,邵敏. 2008

[15]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苗敬芝,董玉玮,秦杰. 2015

[16]柑橘生物酶法脱囊衣技术研究. 李高阳,张菊华,苏东林. 2009

[17]红松松塔粗多糖酶法脱蛋白工艺的研究. 高星烨,杨鑫,董爱军,蒙奇,王静,张华,张英春,马莺,丁怡. 2010

[18]甘薯渣酶法生产葡萄糖的技术研究. 吴允山,郭军,严共鸿,魏东旺,葛福祥. 2014

[19]响应面优化微波结合酶法制备米糠多肽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工艺. 林耀盛,林奕云,张惠娜,钟晶晶,刘学铭. 2019

[20]超声微波辅助酶法提取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及理化特性分析. 巫永华,刘梦虎,孙悦,邵颖,陈安徽,刘恩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