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I、对出苗及苗期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赞林
作者: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生物效应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0 年 03 期
页码: 212-217
摘要: 本文就离子注入不同小麦品系对出苗及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小麦干种子后,对三个品系的效应有所不同,其半致死剂量约在60至80次之间.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离子注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效应.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1
[2]离子束注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松保,邓国富,秦纲. 2003
[3]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 2002
[4]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辛庆国,刘录祥,于元杰,郭会君. 2007
[5]放射性~7Be离子束注入玉米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郑企成,张维强,姜卫华,郑兴耘,杨俊诚. 1995
[6]43MeV~7Li离子束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 郭会君,刘录祥,赵世荣,赵葵,赵林姝,王晶,郑企成. 2005
[7]微波辐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威豪,谢丽萍,石瑜敏,宋智萍,毛昌祥,周行. 2008
[8]新疆离子束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周小云,马盾,黄乐平. 2007
[9]零磁空间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研究. 刘录祥,王晶,金海强,张义丰,赵林姝,郑企成,陈文华,赵世荣. 2002
[10]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效应研究. 刘录祥,赵林姝,郭会君,李家才,王晶,赵世荣,郑企成. 2005
[11]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英文). 卫增泉,颉红梅,张金莲,李强,高清祥. 2003
[12]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13]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沈正兴. 1993
[14]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马广约,王丽芳,王绍义. 2001
[15]离子注入稻麦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崔叶龙,缪炳良,黄宝才,柳学余,杨鹤峰,陈秀兰,何震天. 1993
[16]小麦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施巾帼,蔡永平,王琳清,胡小元,洪吉松,范庆霞. 1994
[17]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18]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李强,任立凯,陈凤,孙中伟,王康君,郭明明. 2016
[19]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20]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龙辐09358. 张宏纪,刘文林,孙岩,刘东军,杨淑萍.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华;王帅;邹扬;刘仲藜;才学鹏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检测
-
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制作工艺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蔡沙;蔡芳;施建斌;隋勇;熊添;何建军;陈学玲;范传会;梅新
关键词: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制作工艺;馒头;物化特性
-
巨玫瑰葡萄不同日灼敏感物候期及日灼进程果实形态学与相关组分差异研究
作者:秦镜植;李群贤;何思婷;梁雲珍;范旭园;黄泳碧;钟挺威;何建军;白扬;朱秀梅;韩佳宇;白先进;王博
关键词:巨玫瑰葡萄;两收栽培;日灼进程;日灼敏感性
-
自然无核大粒鲜食葡萄杂交优株'桂特261'
作者:韩佳宇;何建军
关键词:葡萄;桂特261;无核;大粒
-
中棉所125在新疆昌吉州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作者:魏建华;徐艳丽;李根源;孔德培;何立胜;侯立华;何建军;范术丽
关键词:中棉所125;昌吉;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特征特性
-
不同干燥工艺下紫薯全粉品质分析
作者:熊添;蔡芳;何建军;施建斌;蔡沙;隋勇;陈学玲;范传会;周德顺;梅新
关键词:紫薯全粉;紫薯生全粉;糊化度;花色苷;热风联合微波干燥
-
超微粉碎荞麦对面团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作者:施建斌;隋勇;蔡沙;何建军;熊添;范传会;陈学玲;家志文;王少华;蔡芳;蒋修军;梅新
关键词:荞麦;超微粉碎;面团;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