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美国标准秋眠型苜蓿对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长松

作者: 冯长松;李锦华;李绍钰;卢欣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秋眠性;光周期;生长反应

期刊名称: 中国草食动物

ISSN: 1007-9726

年卷期: 2011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37-39

摘要: 以美国分属4个秋眠类型的4个标准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北京地区春季第一茬草和秋季再生草的植株生长性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季光照延长和日辐射增强的条件下,盛花期前4个秋眠型品种的植株高度持续提高,植株生长速度有逐步加快趋势,但不同秋眠型间生长速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05);盛花期后植株生长趋缓至停滞,秋眠型的最终株高顺序为:Arche(r半秋眠型)>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Maverick(秋眠型)。在秋季光照时间缩短过程中,不同秋眠型品种的再生株高顺序为: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Arche(r半秋眠型)>Maverick(秋眠型);其再生速度与春季的变化曲线不同,Maverick(秋眠型)和Arche(r半秋眠型)持续下降,而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呈先高后低的单峰曲线。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对北京地区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冯长松,王成章,李绍钰,卢欣石. 2011

[2]紫花苜蓿秋眠性对低温驯化过程与越冬耐寒适应的作用机理.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2015

[3]紫花苜蓿秋眠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冯长松,王二耀,李文军,徐照学,王成章. 2015

[4]紫花苜蓿秋眠性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刘希强,张涵,王学敏,仪登霞,王赞. 2018

[5]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申晓慧. 2013

[6]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产量、再生性、秋眠性及持久性测定分析. 于林清,云锦凤,萨仁,徐春波. 2006

[7]越冬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秋眠性的关系及其抗寒效应.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陶雅,刘磊,王宗礼,孙启忠. 2015

[8]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邢瑶,马兴华. 2015

[9]棉豆瓜菜玉米等接种VA菌根真菌的生长反应. 潘幸来,Sherwin Lopez,Dacid C.Coleman. 1993

[10]苜蓿SKU5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在秋眠中的作用. 杜红旗,徐照学,房卫平,冯长松,娄治国,袁华祎. 2019

[11]苜蓿细胞周期蛋白CYCD5;1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秋眠性机理研究. 杜红旗,房卫平,娄治国,徐照学,冯长松. 2020

[12]45个苜蓿品种秋眠级初步评定. 方珊珊,孙启忠,闫亚飞,刘志英,陶雅,李峰. 2015

[13]温度和光照时间对3个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形态特征的影响. 陈玮玮,万里强,何峰,李向林,刘树军. 2010

[14]降温与光长缩短对3个秋眠型苜蓿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万里强,李向林,袁庆华,何峰,陈玮玮. 2012

[15]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 于林清,王照兰,萨仁,卢欣石,康俊霞. 2001

[16]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 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孙维,王晓力,张茜,钟志明,吴芳. 2023

[17]丹麦苜蓿在公主岭地区表现及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 耿慧,徐安凯,李鸿祥,于洪柱,周艳春,于丽,王志锋. 2017

[18]苜蓿秋眠性的测度及应用. 万里强,李向林,何峰. 2011

[19]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绛辉,卢欣石,严秀将,张明军. 2007

[20]低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乌日娜,于林清,慈忠玲,王富贵,苏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