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春大豆的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和平
作者: 顾和平;沈克琴;陈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大豆;遗传育种;耕作制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1993 年 05 期
页码: 1-4
摘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15年来我国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取得的成绩。从提高产量、增强抗性、籽粒化学成分得到明显改善等3个方面总结了南方春大豆改良品种的基本特征。并从单作和间套作两个方面讨论了南方春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2]保护性耕作在西藏中部农区的应用前景. 刘国一,尼玛扎西,金涛,宋国英. 2007
[3]水稻直播技术在盐城地区的推广应用与问题探讨.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4]我国南方耕作制度的发展和展望. 赵强基. 1990
[5]~(15)N标记研究“豌豆—稻—稻”各季和全年氮素利用率. 王德仁,陈苇,卢婉芳,金鸿,林志贵. 2000
[6]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 陆洲,奏向阳,李奇峰,刘丽红,淮贺举,臧辰龙. 2013
[7]山西旱地休闲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Ⅱ.休闲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及效果.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8]四川丘陵区棉田几种粮棉两熟种植方式的比较. 沈秀英,胡尚钦,刘俊文,袁秋伟. 1988
[9]中国二熟耕作区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对策研究. 胡志全,王利文,郭新宇. 2001
[10]小麦玉米大豆不同方式间套作效果分析. 何元农,黄建斌. 1989
[11]耕作方式对根土关系的影响及CT技术在其研究上的应用. 郑洪兵,罗洋,李瑞平,隋鹏祥,王浩,袁野,刘武仁,郑金玉. 2021
[12]河北省粮食作物耕作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王亚楠,徐俊杰,华利静,郄子强,薛合庸,闫增军. 2021
[13]不同耕作模式下麦田杂草发生规律. 冒宇翔,沈俊明,王晓琳,李贵. 2018
[14]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马春梅,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刘辉,于雷,杨悦乾,龚振平. 2011
[15]耕作制度改革及其对农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张世煌,徐志刚. 2009
[16]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袁汉民,张富国,范金平,陈东升,王小亮,孙建昌,刘振军. 2001
[17]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彭德良,曾昭海,武保悦,金凤柱,胡跃高. 2008
[18]贵州主要耕作制度对胜红蓟发生危害的影响. 叶照春,冉海燕,陈仕红,兰献敏. 2023
[19]农业生产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周根娣,盛沛麟,何七勇. 1993
[20]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小麦轮、连作效应分析——“成都平原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定位试验”第一报. 曾祖俊,庞良玉.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
作者:袁宇婷;张晓燕;吴谷丰;黄璐;袁星星;陈新;刘晓勇;薛晨晨
关键词:大豆;耐盐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江苏省
-
绿豆腐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构建及抗病资源筛选
作者:闫强;刘欢;王瑞敏;薛冬;周琰琰;郑豫;武婷;任亚举;陈雨婷;刘欣悦;袁星星;陈新
关键词:绿豆;群结腐霉;根腐病;抗性评价;抗病资源
-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模型
作者:蒋东山;刘金洋;张浩淼;李士丛;罗仔秋;余骥远;李洁;陈新;袁星星;高尚兵
关键词:绿豆;干旱胁迫;卷积神经网络;转换器;图像识别;叶绿素荧光图像
-
细胞学结合转录组分析发掘绿豆花瓣开放及衰老关键基因
作者:林云;周琰琰;刘金洋;闫强;陈景斌;吴然然;薛晨晨;陈新;袁星星
关键词:绿豆;花瓣;转录组;衰老;细胞学
-
基于PMMS-Net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作者:李洁;高尚兵;余骥远;陈新;李士丛;袁星星
关键词: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叶绿素荧光图像;坐标注意力机制;深度可分离卷积
-
大豆籽粒Ve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红梅;张威;王琼;贾倩茹;孟珊;熊雅文;刘晓庆;陈新;陈华涛
关键词:大豆;籽粒;Ve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高产早熟夏大豆新品种苏夏18的选育
作者:黄璐;张晓燕;王书维;袁星星;陈新;王润东;薛晨晨
关键词:苏夏18;大豆;选育;高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