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振宇

作者: 卢振宇;李明顺;谢振江;谢传晓;李新海;李炳华;张世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品种;密度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4 期

页码: 13-17+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改良进展;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在逆境严重的生态区和逆境轻的条件下都取得了积极的改良效果;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中低密度水平,高密度下的育种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分类号: S513.037

  • 相关文献

[1]品种、播期及密度对红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初英,赵洪涛,赵艳红,杨守臻,吴建明. 2013

[2]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郭江,郭新宇,郭程瑾,张凤路,赵春江,肖凯. 2008

[3]玉米自交系N7923选育与应用.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刘海燕. 2020

[4]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张宇,景希强,王延波,李磊鑫,杨沫,傅俊,张宝石. 2010

[5]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宜密度的研究. 张宇,景希强,王延波,李磊鑫,张红,杨海龙,张宝石. 2010

[6]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 刘先芬,刘小月,王殿清,张继,高日平,韩云飞,任永峰,赵沛义. 2020

[7]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魏昕,孔凡杉. 2010

[8]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9]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10]密度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差异性分析. 王坚强,段宏凯,郑丽萍,张晓红,武艾卿,周忠宇,李金梅,李文清,穆艳芳. 2017

[11]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峰,李庆凯,张慧,李宗新,张佳蕾,唐朝辉,王建国,孟维伟,万书波. 2019

[12]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效应分析. 陈传永,王元东,张春原,吴珊珊,毛振武,杨海涛,赵久然. 2020

[13]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张伟,樊修武,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池宝亮. 2011

[14]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高玉山,窦金刚,刘慧涛,孙毅,任军,闫孝贡. 2007

[15]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生产现状调查.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 2009

[16]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娜,席吉龙,郝佳丽,王珂. 2017

[17]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侯志研,冯良山,白伟. 2013

[18]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闫六英,池宝亮. 2010

[19]玉米秃尖原因分析.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王秋兰. 2007

[20]山西中部麦茬复播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武建凯,李占林,赵铭森,王小强,黄敏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