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的研究及恢保关系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云昌

作者: 李云昌;蔡明;郑元本;胡琼;刘贵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恢保关系测定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1993 年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我国油菜种质资源与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测交,发现不同类型油菜以及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测交后代的缺绿反应不同,找到了基本不缺绿的保持系。从广泛测交后代的变异株中,定向选择出N_(86)不育材料。N_(86)不育材料花瓣平展、育性受温度影响,属不育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的核质互作类型。用~(60)co—γ射线处理萝卜质不育系,其M_1出现了苗期不缺绿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得到了两份中间材料。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萝卜质不育系和N_(86)不育材料的恢保关系测定表明: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的恢保关系相同。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不能恢复萝卜质不育系。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也不能很好恢复N_(86)不育材料,大部分植株为半不育。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的恢保关系测定及遗传研究. 魏忠芬,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0

[2]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的诱变效应. 李云昌,蔡明,郑元本,刘贵华. 1992

[3]芸薹属种间远缘杂交结实的特异性观察. 丁茁荑,汪端华,陈娟. 2010

[4]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5]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6]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7]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谭太龙,冯韬,罗海燕,彭烨,刘睿洋,官春云. 2016

[8]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9]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0]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11]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12]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3]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14]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董世青,李家纳,梁颖,符明联,李根哲,贺斌. 2017

[15]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孙毅,李润植. 2006

[16]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甘蓝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 2015

[17]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孙华,张建栋. 2000

[18]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9]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20]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