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L基因序列的地方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敏

作者: 李敏;张宗文;李艳琴;吴斌;高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苦荞;PAL序列;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7 年 18 卷 03 期

页码: 530-5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及国外品种(尼泊尔)共计67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PAL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苦荞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neighbor-joining)对67份苦荞材料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67份苦荞材料的PAL基因序列长度为2011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7.9%,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4%,突变的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与颠换,高变异位点均集中在外显子2的N端。不同来源的苦荞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分布于0.002~0.016之间,来源于中国四川组的苦荞材料种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016),中国内蒙古组的最小(0.002)。中国四川地区的材料与其他地区来源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位于0.010~0.016之间,而其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3。67份苦荞材料的平均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34和0.0143。其中,中国四川材料的π值为0.0148。基于PAL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中,67份苦荞材料分为7个类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关。仅中国西藏来源的5份材料聚集为一类,说明PAL基因序列较为稳定,多数材料间变化差异较小。中国四川地区的苦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西藏地区的某一材料中有较多的SNP位点,推测中国西藏的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突变的热点区,预示着PA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区域。

分类号: Q943.2`S517

  • 相关文献

[1]104份苦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学文,丁素荣,胡陶,刘迎春,张晓荣,生国利. 2013

[2]苦荞SRA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令狐斌,侯思宇,孙朝霞,黄可盛,路阳,韩渊怀,许冬梅. 2015

[3]基于ITS和RLKs序列的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久盘,常克勤,杨崇庆,穆兰海,杜燕萍. 2020

[4]苦荞SSR引物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韩瑞霞,张宗文,吴斌,李艳琴. 2012

[5]中国苦荞SSR分子标记体系构建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高帆,张宗文,吴斌. 2012

[6]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春花,尹桂芳,王艳青,孙道旺,卢文洁,陈蕤坤,王莉花. 2016

[7]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杨恩泽,谢锐,韩平安,张永虎,刘锦川,牛素清,温蕊,王春勇,金晓蕾. 2024

[8]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赵丽娟,张宗文,黎裕,王天宇. 2006

[9]苦荞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侯雅君,张宗文,吴斌,李艳琴. 2009

[10]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在苦荞区试中的应用. 李秀莲,赵建东,陈稳良,朱慧珺 . 2009

[11]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李秀莲,史兴海,高伟,朱慧珺,崔林. 2011

[12]苦荞生物有机专用肥肥效研究. 史清亮,杨晶秋,陶运平,张筱秀,温月香,刘素芬. 2003

[13]苦荞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进化分析. 孙朝霞,侯思宇,郭彬,令狐斌,黄可盛. 2014

[14]黑皮绿豆苦养复合营养保健粉的研制. 曹庆穗,严俊文,褚芳,顾和平,陈新. 2012

[15]苦荞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 王欣欣,卜一,李炳海,李文玉,路耿新,雷雨田,唐超. 2017

[16]苦荞Ft4CL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分子进化分析. 侯思宇,赵盖超,刘荣华,孙朝霞,令狐斌,韩渊怀,许冬梅,李红英. 2015

[17]用GGE双标图分析苦荞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验地点相似性. 张大爱,赵绪明,钱一萍,杜莹,张志芬,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冯佰利. 2015

[18]SDE/SPME-GC-MS分析苦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余丽,王灼琛,程江华,谢宁宁,黄晶晶. 2015

[19]酶法水解苦荞麸皮蛋白生产降血压肽. 林汝法,陕方,宋金翠,孟宪军. 2004

[20]苦荞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 林汝法,王瑞,周运宁.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