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锦萍

作者: 陆锦萍;冷青云;赵彤;孙鲁平;徐世松;尹俊梅;牛俊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下胚轴;分化;不定芽;再生体系

期刊名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ISSN: 1674-568X

年卷期: 2021 年 Z4 期

页码: 3655-3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品系‘Bouform 1’种子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研究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在诱导分化以及不定芽增殖、壮苗、生根等阶段的生长状况,以期筛选出最适宜其生长的培养基,建立稳定有效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下胚轴诱导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IBA(吲哚丁酸)0.1 mg/L+6-BA(6-苄氨基嘌呤) 2.0 mg/L,分化率和平均分化芽数为81.35%和7.04个;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NAA(萘乙酸) 0.05 mg/L+6-BA 3.0 mg/L,增殖系数达到5.22;壮苗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1.0 mg/L,平均苗高达到5.59 cm;不定芽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最高,分别为82.54%和4.38条。本研究建立的三角梅下胚轴再生技术,为后续离体突变体诱导、多倍体育种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

分类号: S685.99

  • 相关文献

[1]邓恩桉下胚轴不定芽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 韩美丽,梁志强,覃建林. 2016

[2]亚麻组织培养高频不定芽诱导体系. 张志扬,陈信波,张瑜,龙松华,高原,刘爱玲. 2007

[3]杂合二倍体马铃薯RH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 杨永智,张超. 2016

[4]吉林省主栽亚麻品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刘艳芝,樊丽华,韦正乙,王云鹏,王士发,刘淑莲,谭化,凤桐. 2011

[5]结球甘蓝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诱导再生植株. 余建明,蔡小宁,徐鹤林,王爱民,吴敬音,丁万霞. 1996

[6]巨桉下胚轴诱导不定芽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石轶松,王米力,杜文平,李群. 2002

[7]电晕电场作用对花棒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那日,晨阳,杨生. 2010

[8]海岛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因素初探. 贺雅婷,曲延英,孔庆平,严勇亮,尚爽,郑良玉,陈全家. 2008

[9]茄子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建立. 姜悬云,鲍生有,刘军,杨艳,周晓慧,庄勇. 2018

[10]加工番茄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唐亚萍,王柏柯,杨生保,李宁,杨涛,帕提古丽,王强,余庆辉. 2016

[11]大白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赵军良,逯保德,梁爱华,赵美华. 2005

[12]大麻新品种龙大麻一号再生体系初探. 张利国,宋宪友,房郁妍,郑楠,吴广文. 2012

[13]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再生体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黄先群. 2006

[14]非洲菊幼花托离体培养研究. 王春彦,高年春,张效平,曹荣祥,邵和平,张宁宁. 2003

[15]铃兰愈伤组织诱导及芽的分化. 邓晓梅,周秀涛. 1998

[16]用于遗传转化的花生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何新民,王兴军,唐洲萍,唐荣华. 2009

[17]苎麻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峰,陈建荣,郭清泉. 2009

[18]花椰菜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林珲,朱海生,陈敏氡,李永平,黄丽芳,王彬,刘建汀,叶新如,温庆放. 2017

[19]直接诱导不定芽的矮牵牛再生体系的建立. 陶妹英,贾彩红,徐碧玉,金志强. 2006

[20]白花除虫菊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艺萍,张丽芳,许凤,王丽花,苏艳,杨秀梅,蒋亚莲.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