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建军

作者: 黄建军;赵明;刘娟;勾玲

作者机构: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群体密度;抗倒伏;干物质;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82-88+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5~2006年以4个不同耐密性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不同抗倒能力对光合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稀植(52500株/hm2)条件下,大穗品种京科518和京科519的丰产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单株干重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耐密品种登海3719;当群体密度大于75000株/hm2以上时,发生倒伏,两品种绿叶面积和光合性能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减少,有效收获穗数显著降低,产量明显下降。从玉米抽雄前到生理成熟期,根系干重所占比例越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玉米抽雄前单株干重和根干重所占比例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405*和-0.5302*。田间倒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选用在吐丝前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的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强,是实现在大群体条件下创高产的保障。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主要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张占琴,战勇,张恒斌,田海燕. 2013

[2]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邓妍,王创云,郭虹霞,张丽光,赵丽,王陆军,牛学谦,王美霞. 2017

[3]夏玉米不同密植群体抗倒性及机收指标探讨. 黄璐,乔江方,刘京宝,夏来坤,朱卫红,李川,周庆伟. 2015

[4]水肥一体化施磷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梁忠宇,薛军,张国强,明博,沈东萍,方梁,周林立,张玉芹,杨恒山,王克如,李少昆. 2023

[5]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1002’抗倒性及机收籽粒性能的影响. 乔江方,刘京宝,朱卫红,谷利敏,黄璐,夏来坤,李川. 2015

[6]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7]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谷岩,胡文河,王楠,陈喜凤,梁煊赫,岳杨,吴春胜. 2011

[8]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邵帅,王国宏,樊勇,史磊. 2018

[9]遮荫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宁山,蔺怀龙,谢志刚,严康,勾玲,薛军. 2018

[10]遮阴对春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吴亚男,朱海燕,张春玲,李冬梅,齐华. 2015

[11]西北旱塬区不同株型玉米增密对产量的影响. 赵刚,王淑英,樊廷录,党翼,王磊,张建军,李尚中,程万莉. 2018

[12]山区旱地玉米新品种(系)穗粒性状与干物质累积特性研究. 王斐,王克雄,关耀兵,李玉莲,向国程,李凯. 2016

[13]喷灌条件下液膜覆盖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新国,李彩霞,强小嫚,郭冬冬. 2010

[14]水分胁迫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蔡倩,杨姝. 2022

[15]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勾玲,黄建军,张宾,李涛,孙锐,赵明. 2007

[16]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2018

[17]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素君,刘全清,张宏彦. 2014

[18]艾纳香人工种植的群体密度效应. 何元农,丁映,冼福荣,杨林,潘菊花. 2006

[19]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春明,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2018

[20]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对不同熟相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差异及对化肥氮去向的影响. 潘家荣,邹国元,魏丽,王保忠.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