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窄叶突变体nal1表型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刚爽

作者: 刚爽;张世睿;陆晓春;高梽鑫;李金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窄叶突变体nal1;表型鉴定;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129-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析高粱窄叶的分子调控机制,挖掘影响高粱叶片发育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利用0.1%EMS化学诱变野生型BTX623获得高粱窄叶突变体nal1(narrow leaf1),以野生型植株BTX623和窄叶突变体nal1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长、叶片宽、株高、穗长等性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BTX623的叶片相比,2叶1心时,窄叶突变体nal1的叶片开始变窄;开花期植株和成熟期植株叶片宽和叶片长差异极显著;成熟期窄叶突变体nal1穗较松散,但植株株高差异不显著。开花期剑叶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窄叶突变体nal1和野生型BTX623开花期剑叶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 520个,通过KEGG、GO富集分析得出,功能注释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等通路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调控生长素和玉米素信号转导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7个,参与调控玉米素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为7个,这些基因在窄叶突变体nal1中差异表达,直接影响生长素、玉米素的信号转导和玉米素的生物合成。因此推测突变体nal1通过调节生长素、玉米素的信号转导和玉米素的生物合成影响窄叶突变体nal1叶片的发育,进而突变体nal1出现叶片变窄的性状。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玉米矮秆突变体A2的表型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董春林,翟广谦,张正,杨睿,张明义,张彦琴,杨丽莉,常建忠. 2019

[2]旱柳转录组测序及生物学分析. 李敏,郭聪,李玉娟,冯新民,王莹,张健,谈峰. 2019

[3]'枸头'橙针刺和枝的转录组分析. 孙立方,柯甫志,聂振朋,王平,孙建华,黄秀,徐建国. 2020

[4]脊尾白虾对低盐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沈晔,王兴强,曹梅,郑年昊,陈百尧,秦传新. 2020

[5]睡莲叶片胎生发育转录组分析. 苏群,田敏,李春牛,李先民,卢家仕,黄展文,李杰梅,卜朝阳,王虹妍. 2021

[6]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王瑞娟,杨慧,尚晓冬,刘建雨. 2022

[7]高代自交系茄子CR耐低温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学分析. 宋雪,李冰,张敬敬,高秀瑞,潘秀清,武彦荣. 2023

[8]出芽短梗霉菌株PA-2侵染藜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刘晓芳,杨莹,高汉峰,程亮,朱海霞,郭青云. 2023

[9]杜鹃花品种大鸳鸯锦花瓣条纹形成的色素基础和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 孙晓波,郭臻昊,李畅,周惠民,刘晓青,苏家乐. 2023

[10]茄子耐低温性差异材料的筛选及其转录组分析. 朱宗文,吴雪霞,张爱冬,查丁石. 2021

[11]一个高粱直立叶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 董爽,陆晓春,李金红,韩俊艳. 2022

[12]Enterobacter spp.:引起“桑枯萎”病的新证据. 朱勃,王国芬,谢关林,周勤,徐福寿,Praphat Kawicha,李斌,陈建锋. 2009

[13]利用MAS手段改良恢复系R838稻瘟病抗性研究. 尹超,唐章宇. 2014

[14]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病原的鉴定. 徐丽慧,邱文,张唯一,李斌,谢关林. 2008

[15]冬小麦种质资源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及分析. 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瑛,岳忠孝,张瑞栋. 2019

[16]棉花光敏雄性核不育突变体PSM4创制及其特性研究. 张朝军,张朝军. 2018

[17]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 王信,程亮,王亚艺,高旭升,李松龄. 2018

[18]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质类群划分中的应用. 李向龙,吴忠义,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 2015

[19]甘蔗双腋芽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应用潜力评估. 陆鑫,毛钧,刘新龙,徐超华,应雄美,刘洪博,林秀琴,蔡青. 2020

[20]酒用糯高粱EMS突变体库构建及突变体筛选. 丁延庆,曹宁,周棱波,程斌,高旭,汪灿,邹桂花,张立异.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