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类缺钾症状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及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振兴

作者: 朱振兴;曲匡正;李丹;王春语;白春明;陆晓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类缺钾;BSA;基因定位;矿质元素;高粱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03 期

页码: 75-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钾元素是植物三大重要养分元素之一,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钾吸收利用的分子机制在其他植物诸如水稻、拟南芥中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在高粱中基本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观察从国际高粱核心种质资源中发现1份叶尖褐变逐渐坏死的类缺钾症状种质.对该份特异资源,笔者首先开展表型性状分析,该类缺钾症状种质在苗期叶片与其他品种如BTX623并无明显差异;后期叶尖、叶片边缘逐渐出现褐色斑点,特别是拔节后,褐色斑点增多,到开花后逐渐出现坏死,而且老叶不论是褐色斑点还是叶片坏死较比新叶更严重,结合其类缺钾的表型,推测可能是可移动矿质元素分布改变所造成的.而不同位置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钾、镁和钙这3个矿质元素在新老叶片中积累模式与BTX623有明显差异.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通过与BTX623组配F2定位群体,通过挑选极端表型个体,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群分离分析(BSA),最终将该性状控制基因定位于第4条染色体上.通过SNP index的方法,关联到868个SLAF标记,共定位到1个区域,关联区域大小约为7.61 Mb,其中预测有885个基因.共定位到14个热点区域,热点区域大小约为2.88 Mb,其中有317个基因.研究结果为高粱钾吸收、转运与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分类号: S514.01

  • 相关文献

[1]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2]甜瓜果皮颜色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欧点点,赵光伟,贺玉花,王平勇,徐志红,孔维虎,张健,徐永阳. 2019

[3]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张嘉园,亢玲,桂安胜,李哲,王中华,李春莲,张晓科,陈东升. 2016

[4]BSA联合转录组分析发掘西瓜叶片黄化候选基因. 张朝阳,程瑞,徐兵划,顾妍,黄大跃,孙玉东. 2024

[5]水稻抽穗期基因Hd6-f1的定位. 周鹏飞,柳絮,张华,宣宁,李军,杨永义,李广贤,姚方印,刘开启. 2015

[6]基于BSA分析法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白凤虎,李德芳,陈安国,唐慧娟. 2006

[7]高粱抗蚜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3

[8]高粱抗蚜基因的RAPD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2

[9]高粱芒基因Awn3.1的精细定位. 翟国伟,王华,邹桂花,邵健丰,陶跃之. 2014

[10]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赵甘霖,刘天朋,张长伟,陈国民,胡炯凌,丁国祥. 2012

[11]高粱耐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韩玉翠,叶凯,侯升林,涂振东,吕芃. 2014

[12]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仪治本,梁小红,赵威军. 2005

[13]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郎花,董旭,王引斌,刘枫,何燕,栾奕. 2015

[14]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综述. 梁小红,仪治本,赵威军. 2005

[15]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 杨慧勇,赵文博,王花云,张福耀. 2015

[16]高粱炭疽病研究进展. 韦丽纯,李赟,陈合云,郑学强,刘合芹,刘秀慧,邹桂花. 2022

[17]与大白菜质地品质连锁的RAPD标记. 吴春燕,宋廷宇,何启伟,邓永林,王翠花,徐文玲,牟晋华. 2010

[18]小麦红叶耳基因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池慧芳,张立平,赵昌平,韩冰,单福华,田再民,王为先. 2008

[19]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 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 2010

[20]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石涛,王洪刚,何方,邓世民,高居荣.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