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及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娟

作者: 杜娟;杨加珍;杨晓梦;杨涛;李霞;普晓英;刘建伟;曾亚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核心;籼粳;功能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31 卷 010 期

页码: 1993-19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108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121份籼粳回交后代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筛选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结果]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后代糙米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生物碱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微核心种质供体功能成分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黄酮>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生物碱;回交后代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抗性淀粉>生物碱>黄酮>γ-氨基丁酸.粳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富含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材料的优势,而籼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高生物碱含量材料的优势.在籼粳各回交后代中,筛选出糙米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都较高的共10个优良株系,这些株系可以作为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及功能成分基因定位的近等基因系材料.[结论]云南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糙米的4种功能成分均存在广泛的变异,以微核心种质及滇屯502、合系35培育具有高功能成分近等基因系的方案是可行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及评价. 杜娟,杨加珍,杨晓梦,杨涛,李霞,普晓英,刘建伟,曾亚文. 2018

[2]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陈越,陈玲,钟巧芳,张敦宇,李娥贤,王文心,王波,王玲仙,柯学,程在全,肖素勤. 2021

[3]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文国松,李自超,李华俊,王象坤,陈德兵,罗龙. 2002

[4]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刘光清,云涛,倪征,张玉颖. 2006

[5]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谭代容,璩树玉,张生. 2009

[6]γ-氨基丁酸降压机理研究进展. 潘科,冉登培,沈强,罗显扬,郑文佳. 2013

[7]ADP核糖基化因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机制. 王磊,宿红艳,王昌留,穆春华. 2007

[8]农业科研单位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意义及思考. 杨明媚. 2015

[9]香根草水土保持功能浅析. 张义强,杨义成. 2008

[10]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钟理,杨春燕,吴佳海. 2014

[11]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界定与特点分析. 白献晓,薛喜梅. 2003

[12]现代农业园区系统结构与特点分析. 梁贤,范小俊. 2003

[13]玉米花粉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姜媛媛,王景会,刘爽,刘宏伟. 2011

[14]益生元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 高世阳,王艺如,王彦波. 2011

[15]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工程建设管理的做法与思考. 朱方林,朱大威,曹娟,曲文平. 2013

[16]驸马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 袁从祎,赵强基,郑建初. 1994

[17]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 邢后银. 2002

[18]水稻生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及拓展. 伍冠锁,季国军. 2012

[19]功能性即食糊的加工及营养评价. 杨春,巫东堂,杨德贵. 2001

[20]农业科技中介组织形式及其功能评析. 王海燕,王大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