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顶部退化突变体L-05261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素伟

作者: 高素伟;张玲;毛毕刚;王久林;程治军;万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穗;顶部退化;QTL;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11 期

页码: 1935-19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稻穗顶部小穗退化降低单株产量,严重影响水稻单产。对穗顶部明显退化材料L-05261的研究表明,小穗退化可能与稻穗内部过氧化氢的积累有关。2个非穗顶部退化品种和2个轻微穗顶部退化品种与L-05261杂交所得F1植株稻穗顶部都呈现穗退化表型,F2群体的小穗退化率均呈连续分布,但表型偏向非穗退化亲本。在组合L-05261×IRAT129F2群体中,顶部小穗退化与非退化单株的比例适合63︰1;同一组合的BC1F1回交群体中,顶部小穗退化与非退化植株比例接近7:1。表明穗顶部小穗退化表型受3对或3对以上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控制。利用上述群体中的182个单株,在第3、第4、第5、第8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qPAA3、qPAA4、qPAA5和qPAA84个QTL,它们之间不存在互作,合计可解释46.32%的表型变异,其余的表型变异可能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穗顶部退化基因PAA2的精细定位. 毛毕刚,衡月芹,王久林,程治军,万建民. 2014

[2]与SP1互作的水稻穗顶部退化基因qPAA3的精细定位. 张兴元,罗胜,王敏,丛楠,赵志超,程治军. 2015

[3]水稻穗顶部退化突变体tutou3的基因精细定位. 邢欣欣,郭秀平,李帅,常艳琪,寻子琦,张欣. 2021

[4]水稻幼穗-颖花发育的研究进展.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张凤鸣. 2012

[5]基于弯曲变形计算的水稻穗空间形态模拟研究. 丁维龙,刘畅,张玉屏,朱德峰,章谦元,古辉. 2010

[6]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杜晶,李文霞,董全中,王萍,苏代群,孙明明,宁海龙,李文滨. 2019

[7]青花菜茎粗性状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虞慧芳,戚自荣,陈纪算,王建升,盛小光,赵振卿,沈钰森,顾宏辉. 2019

[8]黄瓜子叶再生频率QTL定位分析. 王烨,顾兴芳,苗晗,张圣平,李艳玲,黄三文. 2013

[9]对大豆耐萎蔫材料PI471938根系和地上部的性状鉴定、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吕彩霞,郭建秋,王英,冷建田,杨光明,侯文胜,吴存祥,韩天富. 2010

[10]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陈华涛,陈新,喻德跃. 2011

[11]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 2012

[1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细定位. 农保选,秦碧霞,夏秀忠,杨行海,张宗琼,曾宇,邓国富,蔡健和,李战彪,刘丕庆,李丹婷. 2019

[13]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董薇,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2015

[14]冬小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物质含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耿伟,薛绪掌,王志敏. 2006

[15]小麦地上部器官几何造型与可视化研究. 孟军,郭新宇,赵春江. 2009

[16]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7

[17]大麦剑叶及穗部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杨煜峰,郑翠凤,陆定志. 1989

[18]新型牧草-垂穗鹅观草高产载培技术. 李道明,张月学,唐凤兰,张宏强,蒿若超,韩微波,姜艳喜,刘杰淋. 2006

[19]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6

[20]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姚国新,李金杰,张强,胡广隆,陈超,汤波,张洪亮,李自超.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