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效琴

作者: 李卓;李浩杰;柴靓;张锦芳;陈红琳;刘永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投影寻踪;油菜产量预测;产量因素;高维数据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462-4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部位>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千粒重>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与粪水低温发酵不同阶段的堆肥质量评价. 李嘉祺,刘卓,关法春,张永锋,李平,贺延国,王将旭. 2020

[2]高寒地区不同耕作年限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赵震虎,李亚军,那伟,马巍,李忠和,李平,祝延立,刘洪亮. 2020

[3]2009-2019年安徽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杜弘杨,占新春,王元垒,夏加发,罗志祥. 2021

[4]西藏高原茶场茶园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张金萍,刘宗勇,关法春,边步云. 2017

[5]基于组合模型的辽宁省玉米水分盈亏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魏新光,王铁良,刘春成,聂真义,李波,姚名泽. 2017

[6]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宋锦花,许乃银. 2010

[7]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秦盈卜,王家才,李家发,高崇松. 1998

[8]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六六,刘惠民,曹美莲,李朋波,王娇娟,陈耕. 2009

[9]协优559高产制种技术. 严国红,姚立生,孙明法,顾来顺,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朱国永. 2001

[10]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攀,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李巍. 2018

[11]水稻产量因素的遗传特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李云峰,方玉春,单平义,耿晓红,李红娟,耿海平. 2005

[12]优化芸豆产量及产量形成的氮磷钾肥料模型研究. 郝曦煜,肖焕玉,王英杰,马信飞,刘婷婷,梁杰. 2021

[13]不同灌水量和施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冯克云. 2009

[14]杂交水稻两优2186主要产量因素在全因果通径模型中的分析研究. 蔡巨广,吴志源,郑建华,方珊茹,谢祖钦,游年顺. 2012

[15]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 2017

[16]拉萨地区春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宋志剑,刘仁建,雄奴塔巴,蒲海生,其美旺姆,唐亚伟,周强,汪龙. 2008

[17]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程建平,熊佑能,费震江,杨利,张舒,张明学. 2008

[18]大豆单株蛋白质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因素的相关分析. 彭玉华,王金陵,孟庆喜. 1989

[19]山西省中部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李生海,程天灵,郭明慧. 2001

[20]干旱胁迫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张玉屏,陈惠哲,朱智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