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川根

作者: 吕川根;宗寿余;赵凌;王才林;孙永华;邹江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产量;温度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3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了 1999~ 2 0 0 0年中国南方稻区 19个区域试验点和 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 4 3~ 7 5个百分点 ,但变异系数相近 ;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 (3 2°3′N ,118°48′E) 5月5~ 2 5日播种 ,两优培九在 9月 4日之前齐穗 ,结实率为 75%~ 90 % ,产量在 1kg/m2 以上 ;播种期推迟至 6月 14~ 15日 ,出穗期将延迟至 9月 17~ 2 1日 ,结实率比适宜播期的结实率低 10~ 15个百分点。开花受精期 5d日均温平均值在 13 7~ 2 8 5℃范围内 ,温度每增加 1℃ ,受精率提高 1 9%~ 10 7%。花粉育性与始花前 5d日均温平均值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抽穗期适宜日均温 (受精率≥ 90 % )和安全日均温 (受精率≥ 75% )分别为 2 6 5℃和 2 2 9℃。结果显示 ,北纬 3 4°以南地区为两优培九适宜种植区 ,宜将开花期安排在日均温为 2 6~ 2 8℃的时期

分类号: S511.03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育种及结实率的影响. 吕川根,王才林. 2002

[2]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宗寿余,吕川根,赵凌,王才林,戴其根,邹江石. 2000

[3]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5

[4]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淮北地区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轶鹏,高金喜,胡婷婷,吴玉玲,徐家安,赵新勇,王健康. 2017

[5]穗肥调控时期对大穗型水稻品种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 张发丽,黄婷婷,石明,张恒栋,钱晓刚,罗德强. 2014

[6]比空栽培下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于广星,宫殿凯,刘宪平,代贵金. 2019

[7]籼型光敏不育系1103S的春繁技术研究. 谢戎,余金洪,何光华,扬正林,骆强. 2000

[8]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士强,宋晓慧,赵海红,孙明明,萧长亮,顾春梅,那永光,解保胜,曹立勇,程式华. 2016

[9]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朱德峰,林贤青,曹卫星. 2001

[10]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与源、库的关系. 吕川根,宗寿余,赵凌,王才林,邹江石. 2000

[11]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王士强,陈书强,赵海红,萧长亮,顾春梅,那永光,解保胜,曹立勇,程式华. 2016

[12]水稻结实率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娄建行,黄婧,辛业芸. 2022

[13]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李荣改,孟令启,冯瑞光,宁文书. 2000

[14]籼型两用系1103S在泸州春繁的可行性研究. 谢戎,何光华,余全洪,李永洪. 1999

[15]紫薇新品种‘少女花语’杂交亲本筛选及其种子处理方式研究. 谭军,王昊,刘博,刘旭. 2019

[16]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邢运高,王宝祥,陈庭木,杨波,刘艳,徐波,孙志广,迟铭,李健,李景芳,方兆伟,卢百关,徐大勇. 2021

[17]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65396”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 2002

[18]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 2001

[19]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陆佳岚,王净,马成,陶明煊,赵春芳,张亚东,李霞,方先文,张俊,陈长青,张巫军,夏加发,江学海,柳开楼,乔中英,张彬. 2020

[20]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钱新民,施洪泉,孙爱侠,吴传万.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